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口耳之学

口耳之学

犹言耳食之学。从道听途说中知道一些皮毛而无实学的意思。意思是说,君子求学是耳朵听,心中领会,再通过身体力行加以实践,从而使其一切都可为后人取法。小人则不然,他们学习,只不过是耳朵进,嘴里出。口耳之间才不过四寸左右,哪里能使自己身心得到好处呢?更不用说可为他人所取法了。

【出典】:

《荀子·劝学》:“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端而言,蝡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例句】: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六朝清谈之习》:“是当时虽从事于经义,亦皆口耳之学。”


偏正 ①只凭嘴上说说,耳朵听听亦即道听途说学到些如皮毛那样肤浅的知识。形容没有真才实学。语本《荀子·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于耳,出于口,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清·赵翼《廿一史札记》卷8:“是当时虽从事于经义,亦皆~。”用于学习态度方面。→末学肤受↔真才实学。②学习语音时重视口说耳听训练。故也称传统音韵学为“~”。清·章学诚《文史通义》7:“古人~,有非文字所能著者,贵其心领而神会也。”△现多用于指明这种学习态度不可取。→末学肤受 求其深入 ↔不求甚解。也作“口耳讲说”。


【词语口耳之学】  成语:口耳之学汉语词典:口耳之学

猜你喜欢

  • 束置高阁

    同“束之高阁”。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序》:“至于濂、洛、关、闽之学,不究礼乐之源,独标性命之旨,义疏诸书,束置高阁,视如糟粕。”见“束之高阁”。清·江藩《〈汉学师承记〉序》:“至于濂、洛、关、闽之学

  • 袖中字

    源见“三岁字”。指友人赠诗。唐独孤及《酬梁二十宋中所赠兼留别梁少府》:“唯当加餐饭,好我袖中字。别离动经年,莫道分首易。”

  • 一叶迷山

    比喻为局部的现象所迷惑,看不到全局和整体。《儿女英雄传》第 二五回: “世上这般双瞳如豆,一叶迷山的,以至糊涂下人,又有几个深明大义的呢?” ●《鹖冠子·天则》: “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

  • 剑头炊

    源见“盲人骑瞎马”。形容极其危险。宋黄庭坚《次韵奉送公定》诗:“脱身天禄阁,危于剑头炊。”【词语剑头炊】   汉语大词典:剑头炊

  • 牛衣当被

    源见“牛衣对泣”。形容生活极其艰苦。南朝 梁萧统《锦带书十二月启.应钟十月》:“牛衣当被,畏见王章;犊鼻亲操,恐逢犬子。”

  • 祝融为虐

    指失火、火灾。祝融:古代传说中的火神。《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神祝融。”郑玄注:“祝融,颛顼氏之子,曰黎,为火官。”颛( ㄓㄨㄣ zhūn 专)顼( ㄒㄩ xū 虚):传说中古代五帝之

  • 数见不鲜

    《史记.郦生陆贾列传》:“一岁中往来过他客,率不过再三过,数见不鲜,无久慁公为也。”司马贞索隐:“数见音朔现,谓时时来见汝也。不鲜,言必令鲜美作食,莫令见不鲜之物也。”后因以“数见不鲜”称某些现象经常

  • 程姬之疾

    长沙定王刘发的生母唐姬原是程姬的侍女。有一次,汉景帝召程姬侍寝,当时程姬正来月经,不愿去。就让自己的侍女唐儿妆饰打扮一番,冒充自己,连夜送到景帝寝宫。景帝喝醉酒,误以为来人就是程姬,事后才发觉换了人。

  • 弊车羸马

    破车瘦马,喻家境贫穷。《三国志.吴志.刘繇传》:“繇伯父宠为汉太尉。”裴松之注:“(刘)宠前后历二郡,八居九列,四登三事。家不藏贿,无重宝器……弊车羸马,号为窭陋。”见“敝车羸马”。南朝宋·裴松之注引

  • 空群冀北

    源见“马空冀北”。比喻人才被招揽已尽。明夏完淳《大哀赋》:“徙帐幕南,空群冀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