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发聋振聩

发聋振聩

又作“振聋启聩”,“振聋发聩。”发:启发。 聋:耳朵听不见声音。振:振动。聩(kuì愧):天生耳聋。 指声音大得使聋子和天生耳聋者都能听见,用以比喻惊人之言论能唤醒麻木的人。 黄爵滋(1793-1853年),字树斋,宜黄(今江西宜黄县)人。清道光三年(1823年)进士,授编修,迁御史。道光十年(1830年),他与林则徐、龚自珍、魏源等结宣南诗社,讲求经世之学。道光十五年(1835年),他任鸿胪寺卿(掌蕃客朝会吉凶吊祭事)。道光十八年(1838年),黄爵滋向宣宗道光帝上奏严禁鸦片烟的条陈,痛述鸦片毒害,提出禁烟、戒烟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并希望皇帝用像打雷的威力,令人触目惊心地震动起来,虽然长期沉溺于吸鸦片烟的人,也足以唤醒他的糊涂和麻木。

【出典】:

清史稿》卷378《黄爵滋传》11588页:“况我皇上雷霆之威,赫然震怒,虽愚顽沉溺之久,自足以发聋振聩。”

【例句】:

严复《救亡决论》:“今者,我欲与之为微词,则恐不足发聋而振聩;吾欲大声疾呼,又恐骇俗而惊人。” 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6章:“创办一个《民心日报》,想在舆论方面,多做些振聋启聩的工作。” 郭沫若《洪波曲》3:“老教育家斩截地对我这样说,声音是这么刚健,像乡里老百姓说话的那样,而又那么的振聋发聩。”


并列 聩,耳聋。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言论文章唤醒头脑糊涂、是非不明的人。清·严复《救亡决论》:“今者,吾欲与之为微词,则恐不足发聋而振聩;吾欲大声疾呼,又恐骇俗而惊人。”△多用于教育人的方面。→当头棒喝。也作“发蒙振滞”、“发矇振聩”、“昭聋发聩”、“振聋发聩”、“震聋发聩”。


【词语发聋振聩】  成语:发聋振聩汉语词典:发聋振聩

猜你喜欢

  • 陆绩怀桔

    借指孝顺双亲。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 ‘陆绩怀桔’ 也并不难,只要有阔人请我吃饭。‘鲁迅先生作宾客而怀桔乎?’ 我便跪答云: ‘吾母性之所爱,欲归以遗母。’ ” 参见:○陆绩桔

  • 星桥鹊语

    源见“乌鹊填桥”。称牛郎 织女相会。宋陈著《沁园春.寿吴竹溪》词:“喜星桥鹊语,佳传依旧;缑山鹤舞,仙样翻新。”

  • 蚁梦

    源见“南柯梦”。指虚幻的梦境。喻梦中荣华,富贵无常。宋张元幹《兰溪舟中寄苏粹中》诗:“三径已荒无蚁梦,一钱不值有鸥盟。”明高明《琵琶记.风木余恨》:“欲听鸡声来问寝,忽惊蚁梦先归泉。”【词语蚁梦】  

  • 阿蒙

    源见“吴下阿蒙”。谦称自己为没有学识的一介武夫。陈毅《兴国旅舍》诗:“战斗艰难还剩我,阿蒙愧负故人情。”【词语阿蒙】   汉语大词典:阿蒙

  • 织锦回文

    《晋书.窦滔妻苏氏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唐.武则天《璇玑图序》

  • 两疏

    同“二疏”。宋苏轼《次韵李端叔送翟安常兼寄子由》诗:“白发归心凭说与,古来谁似两疏贤?”【词语两疏】   汉语大词典:两疏

  • 东南美

    源见“南金东箭”。指竹。唐刘禹锡《令狐相公见示赠竹二十韵仍命继和》:“遂于鼙鼓间,移植东南美。封以梁园土,浇之浚泉水。”【词语东南美】   汉语大词典:东南美

  • 陈抟抚掌

    同“陈抟堕驴背”。柳亚子《次韵和刘仁女士》之一:“驴背陈抟应抚掌,瓮头李白剩吟诗。”

  • 相对如宾

    同“相敬如宾”。清李渔《慎鸾交.赠妓》:“我和他呵,避瓜防李,终朝相对如宾。”见“相敬如宾”。明·张岱《天保九如》:“齐眉举案,~。”【词语相对如宾】  成语:相对如宾

  • 射南山虎

    同“射虎”。宋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杨济翁周显先韵》词:“今老矣,搔白首,过扬州……莫射南山虎,直觅富民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