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橘北枳
《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枳:落叶灌木,味苦酸,球形。古人谓南方之橘移植到淮河以北就会变为枳。后因以“南橘北枳”比喻同一物种因环境条件不同而产生变异。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卷二五:“名谓南橘北枳,便分两等,乃风俗之不等也。”
并列 比喻环境的好坏能改变人的品质。语本《晏子春秋·内篇杂下》:“齐国晏子至楚。楚王宴之,束缚一人至,曰:‘齐人也,坐盗。’王曰:‘齐人固善盗乎?’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者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母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喻世明言》卷25:“名谓~,便分两等,乃风俗之不等也。”△多用于强调客观环境对人的影响方面。→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词语南橘北枳】 成语:南橘北枳汉语词典:南橘北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