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半部论语

半部论语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杜少陵诗云‘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贾’,盖以《论语》为儿童之书也。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盖亦少陵之说也。太宗(赵匡义)尝以此论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普之相业,固未能无愧于《论语》;而其言,则天下之至言也。”

宋史.赵普传》亦有赵普死后,家人在他的书箱中看到有《论语》二十篇的记载。

“半部论语”是宣扬儒术的典型说法,故后常以此用为推崇孔孟之道的典故。旧称“半部《论语》治天下”,典出于此。


见“半部论语治天下”。严复《救亡决论》:“从此天下事来,吾以半部《论语》治之足矣,又何疑哉! 又何难哉!”


【典源】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乙编卷一:“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今译】 宋代赵普再任宰相,有人说他为山东人,只读过《论语》一部书。太宗 (赵匡义) 曾以此问他,赵普回答说:“我平生所学,实在没有超出《论语》。从前以半部《论语》辅佐太祖(赵匡胤) 定天下,现欲以另半部《论语》辅佐陛下建立太平盛世。”

【释义】后以此典形容以学识辅佐君王。

【典形】半部、半部佐君王、鲁论半部。

【示例】

〔半部〕 明·汤显祖《牡丹亭》:“自占了江山,猛起宫殿,半部上山河不见。”

〔半部佐君王〕 清·钱谦益《龚孝升求赠塾师》之一:“何似东村赵学究,只将半部佐君王。”

〔鲁论半部〕清·杨潮观《开金榜朱衣点头》:“想鲁论半部大勋贤,岂少当年文献。”


【词语半部论语】  成语:半部论语汉语词典:半部论语

猜你喜欢

  • 肯构肯堂

    同“肯堂肯构”。《醉醒石》七回:“家有严君,斯多贤子。肯构肯堂,流誉后世。”见“肯堂肯构”。《醉醒石》7回:“家有严君,斯多贤子。~,流誉奕世。”【词语肯构肯堂】  成语:肯构肯堂汉语大词典:肯构肯堂

  • 薰风

    同“熏风”。唐张九龄《奉和圣制登封礼毕洛城酺宴》:“汉酺歌圣酒,韶乐舞薰风。”亦特指古乐曲《南风》。南朝 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有虞继作,政阜民暇,‘薰风’诗于元后,‘烂云’歌于列臣。”【词语薰

  • 云间飞舄

    源见“王乔凫舄”。指仙人王乔。清 项廷纪《壶中天.梅仙祠》词:“岭上吹笙,云间飞舄,携手成同调。”

  • 言过其实

    形容言语、见解因为夸大而与实际情况不符。马谡(190-228年),字幼常,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三国蜀汉著名谋士,马良之弟。跟随刘备入蜀,任越巂太守。才器过人,喜好议论军计。深得诸葛亮器重。但刘

  • 不杀取江南

    《元史.本纪.世祖忽必烈》:“乙未,伯彦等陛辞,帝谕之曰:‘古之善取江南者,唯曹彬一人。汝能不杀,是吾曹彬也。’”又《伯颜传》:“世祖谕之曰:‘昔曹彬以不嗜杀平江南,汝其体朕心,为吾曹彬可也。’”元世

  • 阮瑀

    同“阮元瑜”。清唐孙华《送惠研溪之官密云》诗:“熟识金闺旧姓名,或有军书烦阮瑀。”【词语阮瑀】   汉语大词典:阮瑀

  • 同时瑜亮

    《三国演义》五七回:“〔周瑜〕言讫,昏绝,徐徐又醒,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后因以“同时瑜亮”称誉同世两人才能相匹敌者。柳亚子《十二月三日偕佩妹遐弟渡海访郭沫若沈雁冰两兄有作》诗:“并世尹

  • 困坂

    同“困盐车”。唐贾岛《送令狐绹相公》诗:“困坂思回顾,迷邦辄问津。”

  • 云泥之差

    同“云泥之别”。郭沫若《石鼓文研究.古拓二种之比较》:“举与民国八年上海艺苑真赏社所印行安氏别本相比较,固大有云泥之差,而视‘天一阁本’亦远有上下床之别。”见“云泥之别”。郭沫若《石鼓文研究·古拓二种

  • 螗螂奋臂

    同“螳螂奋臂”。唐黄滔《谢试官启》:“将怜其蛙蛤剖胎,只自回旋于皎月;螗螂奋臂,无辞殒碎于高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