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公孙牧豕

公孙牧豕

豕(shǐ使):猪。此典指公孙弘家穷,曾以放猪谋生。后以此典指士人出身贫贱。公孙弘(前200年——前121年),字季。齐(齐国旧地,今山东大部分地区)菑(zī兹)川(郡治今山东寿光南)薛县(今山东滕县)人。年轻时做过薛县狱吏。有罪,被免职。因为家境贫穷,他只好到海边去放猪谋求生活。直到四十多岁,才开始学习《春秋》(儒家经典之一。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春秋》整理修订而成,记述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前722年——前481年〕间之重要历史)杂说(各家对《春秋》之解释)。此典又作“孙弘牧”、“平津牧豕”、“四十牧豕”、“牧豕”。

【出典】:

史记》卷112《平津侯主父列传》2949页:“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少时为薛狱吏,有罪,免。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

【例句】:

北周·庾信《谢滕王赉猪启》:“孙弘牧于淄水,惟以求钱;卜式养于上林,岂知其味。” 宋·黄庭坚《次韵杨明叔见饯》:“平津善牧豕,佽飞能斩蛟。” 金·元好问《古意》:“四十有牧豕,五十有负薪。” 清·孙枝蔚《埘斋》:“宁戚既饭牛,公孙亦牧豕。” 清·唐孙华《燕台怀古》:“食牛与牧豕,岂曰无英材。”


【典源】《史记·平津侯列传》:“丞相公孙弘者,齐菑川国薛县人也,字季。……家贫,牧豕海上。年四十余,乃学《春秋》杂说。”《汉书·公孙弘传》亦载。

【今译】 公孙弘为汉武帝时丞相,封平津侯。当初家中贫困,在海边放猪。四十几岁才开始学习《春秋》等书。

【释义】 后以此典指士人出身贫贱。

【典形】 公孙牧豕、牧豕、平津牧豕、四十牧豕、孙弘牧、牧淄源豕。

【示例】

〔公孙牧豕〕 清·孙枝蔚《埘斋》:“宁戚既饭牛,公孙亦牧豕。”

〔牧豕〕 清·唐孙华《燕台怀古》:“食牛与牧豕,岂曰无英材。”

〔平津牧豕〕 宋·黄庭坚《次韵杨明叔见饯》:“平津善牧豕,佽飞能斩蛟。”

〔四十牧豕〕 金·元好问 《古意》:“四十有牧豕,五十有负薪。”

〔孙弘牧〕 北周·庾信《谢滕王赉猪启》:“孙弘牧于淄水,惟以求钱; 卜式养于上林,岂知其味。”


猜你喜欢

  • 庾令有尘

    同“庾公尘”。元陈孚《鄂渚晚眺》诗:“庾令有尘汗简册,祢衡无士盖文章。”

  • 吕相金

    源见“一字千金”。借指一字不可易、价值极高的精妙诗文。前蜀韦庄《同旧韵和薛先辈见寄初秋寓怀即事之作》:“貌愧潘安璧,文惭吕相金。”

  • 秦楼镜

    同“秦庭朗镜”。唐李白《白头吟》之二:“妾有秦楼镜,照心胜照井。”

  • 汉家侧席

    《后汉书.章帝纪》载:汉章帝曾下诏:“朕思迟直士,侧席异闻。”李贤注:“侧席,谓不正坐,所以待贤良也。”后因以“汉家侧席”为帝王求贤的典故。唐钱起《送褚大落第东归》诗:“汉家侧席明扬久,岂意遗贤在林薮

  • 千顷陂

    《后汉书.黄宪传》:“黄宪字叔度,汝南慎阳人也。……郭林宗少游汝南,先过袁闳,不宿而退;进往从宪,累日方还。或以问林宗,林宗曰:‘奉高之器,譬诸汎滥,虽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千顷陂,澄之不清,淆之不浊,

  • 载道怨声

    见“怨声载道”。清·感惺《断头台·受谳》:“笑雌黄舌饶,黑符心骄,绿豆儿眼小,博得个~碧汉高。”【词语载道怨声】  成语:载道怨声

  • 鲁门鶢鶋

    源见“鲁禽情”。泛指受到不顺其自身情理对待的人或物。鶢鶋,同“爰居”。唐杜甫《白凫行》诗:“鲁门鶢鶋亦蹭蹬,闻道如今犹避风。”

  • 丹山凤

    《山海经.南山经》:“(祷过之山)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丹水出焉,而南流注于渤海。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

  • 风木

    同“风木之悲”。宋刘宰《分韵送王去非之官山阴得再字》:“桃李春正华,风木养不待。”明朱鼎《玉镜台记.宴会》:“温峤今日正可承欢养志,报效劬劳,岂敢浮慕勋名,遗忧风木?”【词语风木】   汉语大词典:风

  • 人中狮子

    参见:倪座偏正 人群中有像百兽之王的狮子。比喻出类拔萃的人物。《释氏要览》下引《治禅经后序》:“天竺大乘沙门佛陀斯那天才特拔,诸国独步,内外综博,无籍不练,世人咸曰人中师子。”(师,通“狮”)△褒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