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光风霁月

光风霁月

雨过天晴后风和月明的景象。用以比喻人心地坦率、气度开朗;或指政治清明、时世太平。宋代黄庭坚《濂溪诗序》:“春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光风霁月。”周茂叔:周敦颐,字茂叔。《大宋宣和遗事》前集:“上下三千余年,兴废百千万事,大概光风霁月之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衣冠文物之时少,干戈征战之时多。”


并列 ①用于描述雨过天晴时的明净景象。宋·陈亮《贺周承相启》:“长江大河,足以流转墨客;~,足以荡漾英游。”②用于比喻太平时世。《宣和遗事·元集》:“上下三千余年,兴废百千万事,大概~时少,阴雨晦冥之时多。”③用以比喻人的品格气度。宋·黄庭坚《濂溪诗》序:“舂陵、周茂叔,人品甚高,胸中洒落如~。”※霁,不读作qí。△褒义。用于描写明净、高洁或品格气度。→冰壶秋月 风清月朗 襟怀坦白 光明磊落 光明正大 ↔残山剩水 佛口蛇心 苟安一隅。也作“霁月光风”、“光彩霁月”。


“光风霁 ( jì) 月”指雨过天晴之后风和月明的景象,用以比喻太平盛世、政治清明或人的品格气度坦率开朗。

“光风”,指风和日丽。 《楚辞·招魂》: “光风转蕙,泛崇兰些。”王逸注: “光风,谓雨已日出而风,草木有光也。”

“霁月”,指雨过天晴时的夜月。“霁”是什么意思呢? 为什么不说 “明月”而说 “霁月”呢?

霁,《说文·雨部》: “霁,雨止也。”段注: “《释天》: ‘雨济谓之霁。’济,古多训止者。……凡止曰济,雨止则有霁字。…… 《尚书》用济为霁。”由此而知 “霁”读与 “济”同,义为 “雨止”。

“雨止”之月为 “霁月”,此时之月经过风雨之后,所以比平常所见之月更为难得、可贵,故言 “霁月”而不直言 “明月”。

“光风”、“霁月”的景象无比美好,是以用来比喻治世清明或品格高尚。

“霁”义为 “雨止”,亦可引申为雪停云散之义。唐·罗隐 《送傅少府》: “春生绿野吴歌怨,雪霁平郊楚酒浓。”即其例。


【词语光风霁月】  成语:光风霁月汉语词典:光风霁月

猜你喜欢

  • 牛饩退敌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载:晋文公死后,秦穆公举兵首先袭击郑国,“及滑(春秋时姬姓小国,地在今河南滑县境),郑人弦高将市(贸易,做买卖)于周,遇之,以乘韦(乘韦,四张熟牛皮。乘代四,古代每乘车驾四匹马;

  • 乘查人

    同“乘槎客”。查,同“槎”。唐孟浩然《岁暮海上作》诗:“借问乘查人,沧洲复谁在?”

  • 困马周

    源见“新丰客”。喻指怀才未遇之士。明单本《蕉帕记.备聘》:“你不要把龙生看左了,他是个困马周未把才华显。”

  • 砺带河山

    同“河山带砺”。明唐顺之《皇陵行》:“已闻帝王自有真,更说南阳多贵人。戈矛貔虎三千士,砺带河山十八臣。”见“河山带厉”。明·唐顺之《皇陵行》:“戈矛貔虎三千士,~十八臣。”【词语砺带河山】  成语:砺

  • 拾带重还

    源见“裴公还带”。喻拾到财物归还原主,不占为己有。《警世通言.吕大郎还金完骨肉》:“这不意之财,虽则取之无碍,倘或失主追寻不见,好大一场气闷。古人见金不取,拾带重还。我今年过三旬,尚无子嗣,要这横财何

  • 腰围月减

    源见“沈约瘦”。形容日见消瘦。清赵翼《钱竹初挽诗》:“腰围月减频量带,目疾宵昏只掩关。”

  • 帝渚

    《楚辞.九歌》:“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王逸注:“帝子谓尧女也……娥皇、女英随舜不返,没于湘水之渚。”后因以“帝渚”指湘江。南朝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涂由帝渚,朱轩靡驾。”【词语帝渚

  • 骑龙弄凤

    源见“乘鸾”。比喻成仙。《后汉书.矫慎传》:“足下审能骑龙弄凤,翔嬉云间者,亦非狐兔燕雀所敢谋也。”亦比喻腾达。明陈与郊《义犬》一出:“骑龙弄凤之兆,这有何妨?”【词语骑龙弄凤】  成语:骑龙弄凤汉语

  • 王阳叹

    源见“王尊叱驭”。指畏险途之叹。唐陈子昂《送魏兵曹使嶲州得登字》诗:“勿以王阳叹,迢递畏崚嶒。”

  • 光偷凿壁

    源见“凿壁偷光”。形容家贫而刻苦读书。清赵翼《从吴民部寓斋借观》诗:“笑余欲乞邻家火,却似光偷凿壁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