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阋( ㄒㄧˋ xì ):争吵。阋墙:在墙里争吵。比喻内部不和。 兄弟在家里闹纠纷,一旦受到外人欺侮,仍共同抵御。 比喻尽管内部不和,但大敌当前,还是一致对外。语出《诗.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引此诗“务”作“侮”。)《民国通俗演义》一三〇回:“正是:兄弟阋墙,外御其侮。蜗牛纷争,惟利是务。”中国工农红军《要求南京政府停止议和一致抗日的通电》(1936年5月5日):“在亡国灭种的紧急关头,理应翻然改悔,以‘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精神,磋商抗日救亡的具体办法。”也单引〔兄弟阋于墙〕。鲁迅《二心集.上海文艺之一瞥》:“有些貌似革命的作品,也并非要将本阶级或资产阶级推翻,倒在憎恨或失望于他们的不能改良,不能较长久的保持地位,所以人们从无产阶级的见地看来,不过是‘兄弟阋于墙’。”


【词语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成语: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汉语词典: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

猜你喜欢

  • 败军之将

    ①代称曹沫。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 “臣闻明主使臣,不废有罪。故奔北败军之将用,而秦鲁以成其功; 绝缨盗马之臣赦,而楚赵以济其难。”②泛指失败之人。《三国演义》第六三回: “败军之将,蒙厚恩,无可以

  • 盲人摸象

    《大般涅槃经》卷三二:“尔时大王,即唤众盲各各问言:‘汝见象耶?’众盲各言:‘我已得见。’王言:‘象为何类?’其触牙者即言象形如芦菔根,其触耳者言象如箕,其触头者言象如石,其触鼻者言象如杵,其触脚者言

  • 山公下习池

    源见“山公醉酒”。指好饮醉宴。唐 周彦晖《晦日重宴》诗:“兴阑巾倒载,山公下习池。”

  • 杖头

    同“杖头钱”。明许自昌《水浒记.谋成》:“我每苦杖头告乏,取供潦倒。”【词语杖头】   汉语大词典:杖头

  • 消魂

    见“销魂”条。【词语消魂】   汉语大词典:消魂

  • 升龙

    源见“乘龙出鼎湖”。乘龙升天。谓皇帝去世。汉张衡《西京赋》:“想升龙于鼎湖,岂时俗之足慕。”【词语升龙】   汉语大词典:升龙

  • 礼不下庶人

    不要求平民百姓讲究礼仪;意思是他们不配讲礼。《礼记.曲礼上》:“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词语礼不下庶人】   汉语大词典:礼不下庶人

  • 一言悟主

    悟:感悟、觉悟。车千秋(?-前77年)。战国时田齐后代,他先人于汉初迁居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车千秋原任护卫供奉高祖陵寝的高寝郎。因汉武帝的戾太子被江充陷害而死,车千秋上书为太子鸣冤辩白,说:“儿子

  • 黄色起天庭

    同“眉间黄色”。宋苏轼《轼以去岁春夏侍立迩英》诗之一:“坐阅诸公半廊庙,时看黄色起天庭。”按,两眉之间为天庭。

  • 冯长乐

    源见“长乐老”。指不顾名节长保官位之人。清方文《题露筋祠碑上》诗:“往来多少冯长乐,试使看碑作底情?”【词语冯长乐】   汉语大词典:冯长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