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以己为马,以己为牛

以己为马,以己为牛

庄子.应帝王》:“蒲衣子曰:‘而乃今知之乎(蒲衣子,尧时的贤人,王倪之师。而,汝,指向他发问的齧缺)?有虞氏不及泰氏(有虞氏,舜;泰氏,伏羲氏)。有虞氏,其犹藏仁以要人;亦得人矣,而未始出于非人。泰氏,其卧徐徐,其觉于于(于于,自得的样子);一以己为马,一以己为牛;其知情信,其德甚真,而未始入于非人。’”

这段话是庄周借蒲衣子之口,表达对三王之世和五帝之世帝王之道优劣品评之言。具体解释如下:一个叫齧缺的人,去问王倪什么是帝王之道,王以“不知”作答。留缺得此以为妙旨,于是高兴地去告诉蒲衣子,并倾听师道的高见。蒲衣子认为:三皇之世,风俗淳和,统治者不需动智,则可达到无为而治;五帝之世,民风浇竟,统治者需要运智方可达到治的目的。不言自化,无为而治高于德政教化,故说“有虞氏不及泰氏”。按照常理,人以其所好为“是”,以其所恶为“非”。因此,“是人”指以人为是,“非人”指以人为非。故有是非的境界,是属于“有为而治”,而不是属于无得无失,无是无非,无可无不可,那样一种无为而治,自然之治的理想世界。因此,舜治天下,虽内怀仁义之心,以自己奉行的道德,去争取教育众庶;但这种作法,既以一定的是非道德作标准,这当然属于“有为而治”。伏羲氏时情况则不同,此时民性率真,统治者不需以自己的是非道德标准去约束众庶,就可垂拱而治,这就超出了动心智以治民,达到了不入是非的理想境界。在这种理想境界中,人们的智能能够任率自得,情感因此无需矫饰。这种不受任何一定道德标准约束的抽象道德,是最纯真的。显然,庄周所主张的是一种鼓吹无为而治,恢复原始社会状态的乌托邦消极思想。

所谓“以己为马”云云,便是这种乌托邦理想中,忘情于物与我的自在精神状态。后因用为咏忘物与我,一切都无区别的精神思想状态之典。

宋.辛弃疾《卜算子.用庄语》词:“一以我为牛,一以我为马。人之与名受不辞,善学庄周者。”


猜你喜欢

  • 衔须温序

    源见“温序须”。指慷慨就义者。柳亚子《悼李守常烈士》诗:“夺笔江淹才是梦,衔须温序死犹生。”

  • 二斟

    《左传.襄公四年》载:夏之时寒浞杀后羿而占有其妻室,生子浇及豷,使浇率师灭斟灌、斟鄩。夏臣靡收二国遗民,灭寒浞而立少康。少康复灭浇,使其子后杼灭豷,夏室中兴。二斟,指夏同姓诸侯斟灌和斟鄩。后因称忠心复

  • 倚玉蒹葭

    源见“蒹葭玉树”。喻高攀他人的人。常用为谦词。明汤显祖《牡丹亭.幽媾》:“恨单条不惹的双魂化,做个画屏中倚玉蒹葭。”【词语倚玉蒹葭】  成语:倚玉蒹葭

  • 巫山暮云

    同“巫山云雨”。明梁辰鱼《浣纱记.通嚭》:“今夜同欢会,梦魂飞,巫山一对暮云归。”

  • 烟阁

    同“凌烟阁”。《旧唐书.李靖李勣传论》:“近代称为名将者,英 卫二公,诚烟阁之最。”【词语烟阁】   汉语大词典:烟阁

  • 一见如故

    同“一见如旧”。宋张洎《贾氏谭录》:“李邺侯(李泌)为相日,吴人顾况西游长安,邺侯一见如故。”见 “一见如旧”。宋·张泪《贾氏谭录》:“李邺侯为相日,吴人顾况西游长安,邺侯~。”【词语一见如故】  成

  • 当车轴

    参见:当轴

  • 淮阳卧理

    源见“卧治”。称颂地方官吏政事清简,无为而治。唐皇甫曾《韦使君宅海榴咏》:“淮阳卧理有清风,腊月榴花带雪红。”

  • 枕麹藉糟

    《文选》卷四七刘伶(伯伦)《酒德颂》:“有大人先生,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幕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巵执觚,动则挈榼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有贵介公子

  • 煮石

    《晋书.鲍靓传》:“鲍靓字太玄,东海人也。……靓学兼内外,明天文河洛书,稍迁南阳中部都尉,为南海太守。尝行部入海,遇风,饥甚。取白石煮食之以自济。”晋.鲍靓年五岁时,曾对父母说:“我本是曲阳李家儿,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