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二顷负郭

二顷负郭

顷:一百亩。负:背靠。郭:外城。此典指苏秦自叹如果在城郊有二百亩良田耕种,我怎能去游说各国佩上六国相印呢!后以此典比喻家中的产业;又比喻归隐务农。战国时,苏秦游说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合力抗秦,他为合纵南北联盟的盟长,并佩六国相印。当他北上向赵王复命时,行经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一路上车马众多,声势显赫,各诸侯国都以王侯之礼派使隆重相送,周显王听说后感到非常惊恐,便清扫街道,派人到郊外慰劳。回到家里,苏秦的兄弟、妻子、和嫂子,斜着眼不敢抬头看他,都跪伏在地上,侍侯他吃饭。苏秦笑着对他的嫂子说:你怎么先前那么傲慢,而现在却这么恭顺呢?嫂子弯曲着身子匍匐而进,把脸贴着地面谢罪说:因为我现在看到小叔地位尊贵,财物很多。苏秦深有感慨地叹息道:“同样是我这一个人,现在富贵了,亲戚就敬畏我;以前贫贱时,亲戚就鄙视我。更何况其他一般人呢?假如我当初在洛阳近郊有良田二百亩,我怎么能够去佩上六国的相印呢?”此典又作“二顷”、“负郭”、“负郭田二顷”、“负郭相君”、“田二顷”、“洛阳二顷”、“二顷田”。

【出典】:

史记》卷69《苏秦列传》2262页:“苏秦喟(Kuì愧,叹气)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且使我有雒(luò洛,通“洛”)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例句】:

北周·庾信《周大将军马裔神道碑》:“渭南千亩之竹,更惧盈满;池阳二顷之田,常思止足。” 唐·高适《别韦参军》:“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 宋·苏轼《送乔施州》:“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 苏轼《玉盘盂》:“负郭相君初择地,看羊属国首吟诗。” 宋·黄庭坚《次韵寄润文》:“尝尽身百忧,讫无田二顷。” 宋·陆游《冬晴闲步东村由故塘还舍作》:“洛阳二顷言良是,光范三书计本狂。” 明·高启《练圻老人农隐》:“我生不愿六国印,但愿耕种二顷田。” 清·钱谦益《再题奚州八景画卷》:“二顷负郭苦失计,三间老屋知谁是。”


【典源】《史记·苏秦列传》: 苏秦周游列国,力陈合纵主张,“于是六国从(纵)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北报赵王,乃行过雒 (洛)阳,车骑辎重,诸侯各发使送之甚众,疑 (拟) 于王者。周显王闻之恐惧,除道,使人郊劳。苏秦之昆弟妻嫂侧目不敢仰视,俯伏侍取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 且使我有雒阳负郭田二顷,吾岂能佩六国相印乎!’”

【今译】 苏秦 (字季子),战国时东周洛阳人、他以“合纵”之说游说六国,使六国缔约合力抗秦,苏秦为纵约长并执六国相印。当他北上向赵王复命时,行经洛阳。一路上车马众多,声势显赫,各诸侯都以王侯之礼遣使隆重相送。周宣王听说后非常恐慌,也清扫街道,派人到郊外慰劳。回到家里,苏秦的兄弟妻嫂毕恭毕敬,连抬头正视也不敢,而跪在地上精心服侍。苏秦由此感叹道:“同是一个人,富贵了亲戚就敬畏,贫贱了亲戚就鄙视,更何况众人呢! 假如我有靠近洛阳城郭的两顷良田,我怎能会佩上六国相印呢!”

【释义】 后以此典表示家中的产业;或借指归隐。

【典形】 二顷、二顷负郭、二顷田、负郭田二顷、负郭相君、洛阳二顷、田二顷、季子负郭田、谋二顷、求二顷、二顷未谋、负郭田、负郭无田、二顷良田、良田二顷。

【示例】

〔二顷〕北周·庾信《周大将军马裔神道碑》:“渭南千亩之竹,更惧盈满;池阳二顷之田,常思止足。”

〔二顷负郭〕 清·钱谦益《再题奚州八景画卷》:“二顷负郭苦失计,三间老屋知谁是。”

〔二顷田〕 明·高启《练圻老人农隐》:“我生不愿六国印,但愿耕种二顷田。”

〔负郭〕 唐·高适《别韦参军》:“归来洛阳无负郭,东过梁宋非吾土。”

〔负郭田二顷〕 宋·苏轼《送乔施州》:“恨无负郭田二顷,空有载行书五车。”

〔负郭相君〕 宋·苏轼《玉盘盂》:“负郭相君初择地,看羊属国首吟诗。”

〔洛阳二顷〕 宋·陆游《冬晴闲步东村由故塘还舍作》:“洛阳二顷言良是,光范三书计本狂。”

〔田二顷〕 宋·黄庭坚《次韵寄润文》:“尝尽身百忧,讫无田二顷。”


猜你喜欢

  • 周易在床头

    源见“床头周易”。指研读《周易》,修心养性。唐白居易《水崇里观居》诗:“何以明吾志?《周易》在床头。”

  • 半妆

    同“半面妆”。五代 薛昭蕴《离别难》词:“送君千万里,半妆珠翠落,露华寒。”【词语半妆】   汉语大词典:半妆

  • 凌烟画像

    源见“凌烟阁”。谓建立卓越功勋,画像凌烟阁而名垂青史。宋晁补之《一丛花.再呈十二叔》词:“凌烟画像云台议,似眼前百草春风。”【词语凌烟画像】   汉语大词典:凌烟画像

  • 赵盾

    同“赵盾日”。宋张耒《仲夏》诗:“云间赵盾益可畏,渊底武侯方熟眠。”【词语赵盾】   汉语大词典:赵盾

  • 鹰扬

    《诗经.大雅.大明》:“维师尚父,时维鹰扬。谅彼武王,肆伐大商,会朝清明。”汉.毛氏传:“鹰扬,如鹰之飞扬也。”《诗经》中《大明》篇,用“鹰扬”形容周武王军师吕尚在讨伐殷纣的战争中的勇武壮举。后用为咏

  • 桑榆暮景

    源见“桑榆”。夕阳斜照桑榆时的黄昏景象。比喻垂老之年。宋胡宿《乞杨安国改官奏》:“安国授经老臣,年近八十,桑榆暮景,光阴几何?”元尚仲贤《柳毅传书》一折:“教子读书志未酬,桑榆暮景且淹留。”见“桑榆晚

  • 陋籯金

    源见“籯金一经”。谓鄙视豪富。唐骆宾王《夏日游德州赠高四》诗:“灵台万顷浚,学府九流深。谈玄明毁璧,拾紫陋籯金。”

  • 卑躬屈己

    躬,身体。卑躬,弯腰。形容屈己奉人,后含没有骨气之意。原北魏李冲用来形容自己与李彪共事时的情状,责备彪跋扈。李彪,名是高祖所赐,字道固,顿丘(今河南浚县)人,家世寒微,有大志,好学不倦。初入仕时,李冲

  • 罢马不畏鞭棰

    疲劳乏力的马不怕鞭打,比喻穷困不堪的老百姓不怕严刑峻法。罢:通“疲”。汉代桓宽《盐铁论.绍圣》:“罢马不畏鞭棰,罢民不畏刑法。”主谓罢,通“疲”。疲劳乏力的马不怕鞭打。比喻处于绝境的人而无所畏惧。语出

  • 柯下梦

    源见“南柯梦”。虚幻之梦。喻虚幻无常之富贵荣华。宋刘辰翁《满江红.寿某翁》词:“依枕不寻柯下梦,举头自爱橘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