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耻下问

不耻下问

谓乐于向学问较差的或职位较低的人请教,而不以为耻。公元前480年,卫国大夫孔圉死后,予谥“文”。子贡对这件事想不通,问孔子,孔圉死后为什么谥为“文”,孔子回答说,他聪敏灵活,爱好学问,又谦虚下问,不以为耻,所以用“文”做他的谥号。

【出典】:

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例句】:

《毛泽东选集》4卷《党委会的工作方法》:“我们切不可强不知以为知,要不耻下问,要善于倾听下面干部的意见。”


述宾 不以向学问、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语出《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黎静《彭大将军》:“……从他认定要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道路之后,以最大的毅力坚持自学,~,持之以恒,读了不少的书。”△用于描写人谦虚。→虚怀若谷 ↔骄傲自满。 也作“不恶下问”。


解释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虚心请教而不认为有失体面。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孔圉是春秋时期卫国的大夫,他聪明好学,而且非常谦虚。当时,对于国君或社会地位高的人,死后都应根据其一生的贡献、品行等评定出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即谥号。孔圉死后得到的谥号为“文”,含有对他一生品行的褒奖之意,后人就尊称他为孔文子。孔子的学生子贡不太了解孔圉的情况,就问孔子:“孔文子凭什么得到‘文’这一谥号?”孔子回答说:“他聪敏灵活,爱好学问,又非常谦虚,不以向地位低于自己的人学习为耻,所以大家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其实孔子本人也非常谦虚好学,他十五岁时立志于学问,并为之奋斗一生。同时,孔子善于向任何超过自己的人学习,他认为自己没有固定的老师,即使三个同行的人中,也一定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人。同时,他讲究有甄别、有选择地学习,应当学习别人超过自己的好的方面,对于他们的缺点,则应当对照着检查自己,如果自身也存在这些缺点就应该赶快改正。

近义移樽就教

反义好为人师

例句

不耻下问是增长知识最为有效的方法。


【词语不耻下问】  成语:不耻下问汉语词典:不耻下问

猜你喜欢

  • 天丧斯文

    《论语.子罕》:“子畏于匡,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后遂以“天丧斯文”为感叹文士命蹇的典实。唐张贲《酬袭美先见寄倒来韵》:

  • 棋赌山阴墅

    源见“围棋赌墅”。雅称下棋之处。唐王维《同崔傅答贤弟》诗:“曲几书留小史家,草堂棋赌山阴墅。”

  • 鸡窗

    《艺文类聚》卷九一引《幽明灵》:“晋兖州刺史沛国采处宗,尝买得一长鸡鸡,爱养至甚,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缀。处宗因此言巧大进。”此事又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及《世说新

  • 杵臼之交

    南朝.宋.范晔撰《后汉书.吴祐传》:“公沙穆(东汉胶东人,字文父,官至辽东属国都尉)东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祐赁舂(受雇佣为人舂米)。祐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东观汉记.吴祐传》所

  • 赤口白舌

    亦作“赤口毒舌”。形容言语恶毒,出口伤人。也指口舌之争。宋代周密《武林旧事》卷三:“又以青罗作赤口白舌帖子,与艾人并悬门楣,以为禳桧。”赤口白舌帖子:指端午节悬挂的帖子,上以生朱写“五月五日天中节,赤

  • 楚江萍

    《孔子家语.致思》载:楚王渡江,见物大如斗,圆而赤,取之,使人往鲁问孔子。孔子曰:“此所谓萍食者也,可剖而食之,吉祥也,唯霸者能获焉。”后因以“楚江萍”喻吉祥而罕见难得之物。唐杜甫《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见

  • 乞食子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洽生商贾,常从人寄饮食,人多厌之者。”韩信未发迹前,不得为吏,又不能经商,一度生活极为困难,常常寄人门下,求得饮食,故被后人称为

  • 胯下辱

    同“胯下之辱”。宋陆游《忆荆州旧游》诗:“君不见将军昔忍胯下辱,京兆晚为人所怜。”

  • 髭撚

    同“撚须”。清李渔《意中缘.露丑》:“我则道哦韵试铿锵,却原来是髭撚太苦逼成凄响。”【词语髭撚】   汉语大词典:髭撚

  • 盗妾昆仑

    《太平广记》卷一九四载唐裴铏《传奇.昆仑奴》载:有昆仑奴名磨勒者,曾背负崔生,逾十重垣,与情人红绡妓相会,并帮助他们出奔。后因以“盗妾昆仑”喻指热心促成他人婚事者。清李渔《意中缘.奸囮》:“又不要我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