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

措:安排。泰山之安:比喻安稳如泰山。 不动声色,把国家安排得稳如泰山。 古时赞美宰相的政治风度和治国才能。语出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至于临大事,决大议,垂绅正笏,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可谓社稷之臣矣。”元.苏天爵《元朝名臣事略》卷四:“公(指丞相兴元忠宪王谔勒哲)居冢宰,统百官者,逾三月。古之所谓不动声色,措天下于泰山之安,惟公足以当之”明.李贽《焚书.书答.与友朋书》:“周装聋作哑,得老子之体,是故与之语清净宁一之化,无为自然之用,如以石投水,不相逆也。所谓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者。”


猜你喜欢

  • 祸枣灾梨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六:“至于交通声气,号召生徒,祸枣灾梨,递相神圣。”“祸枣灾梨”又作“灾梨祸枣”。旧时多用枣木和梨木雕板印书,后因用指泛滥杂芜没有价值的书籍。清.赵翼《题袁子才小仓山房集》:“

  • 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元.高文秀《渑池会》二折:“自古道,养军千日(表示很长时间),用在一朝。”长期培养军队,以备一旦用兵打仗。也指军人平时受国家培养,一旦国家需要,就要奋力报效。后因以“养军千曰用在一朝”用为平时养下的军

  • 入孝出悌

    《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弟,同“悌”。谓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重兄长。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则民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并列

  • 赠鞭

    源见“绕朝策”。临别赠鞭,表示策马快行。元关汉卿《四春园》三折:“俺这里船临汴水休举棹,马到夷门懒赠鞭。”【词语赠鞭】   汉语大词典:赠鞭

  • 蕉间得鹿

    源见“蕉鹿梦”。喻指世上得失荣辱无常。宋 赵必?《沁园春.归田作》词:“叹塞翁失马,祸也福也;蕉间得鹿,真欤梦欤?”

  • 拨乱反正

    意谓制止混乱局面,使天下恢复太平。公元前481年,孔子在周游列国之后返回鲁国,删《诗》、《书》、定《礼》、《乐》,作《春秋》。《公羊传》在探讨孔子为何作《春秋》时,认为,当时天下大乱,诸侯争霸,王室衰

  • 南风薰

    《礼记.乐记》:“昔者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史记》卷二十四《乐书》:“以歌《南风》。”帝舜曾作五弦琴,唱《南风歌》。故后以此为颂扬帝王恤民之典。亦可喻为帝王之歌。唐.李世民《重幸武功》:“于焉欢击

  • 踊贵屦贱

    《左传.昭公三年》:“公笑曰:‘子近市,识贵贱乎?’(晏子)对曰:‘既利之,敢不识乎?’公曰:‘何贵何贱?’于是景公繁于刑,有鬻(yù卖)踊(yǒng受过刖刑者穿的鞋)者,故对曰:‘踊贵屦贱。’景公为

  • 移薪

    源见“曲突徙薪”。谓防患于未然。翟禹锡《对小吏持剑判》:“带昆吾之宝,宁惭挂树之人;弃回禄之烟,谁赏移薪之客?”

  • 石髓空握

    源见“王烈髓”。喻访友不遇。唐陈子昂《酬田逸人游岩见寻不遇》诗:“石髓空盈握,金经秘不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