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豕涉河

三豕涉河

吕氏春秋.察传》:“子夏(卜商字子夏,春秋时人,他是孔子的弟子)之晋,过卫。有读史记(当时的史书)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后以“三豕涉河”指文字讹误或传闻失真。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练字》:“晋之史记,三豕渡河,文变之谬也。”《梁书.裴子野传》范缜“表”:“且(子野)章句洽悉,训故可传,脱(通悦,音tuì,恰好,合宜)置之胶庠(周朝时学校名,胶为大学在王宫东面,庠为小学在西郊),以弘奖后世,庶一夔之变可寻,三豕之疑无谬矣。”


偏正 比喻文字传写或刊印的讹误,以及误读误用。语出《吕氏春秋·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晋师己亥涉河也。”※豕,不读作zhū。△用于事理的正误类。→张冠李戴 鱼鲁帝虎。也作“三豕渡河”、“三豕金银”。


【词语三豕涉河】  成语:三豕涉河汉语词典:三豕涉河

猜你喜欢

  • 白发郎

    同“白发郎潜”。宋苏轼《赠写御容妙善师》诗:“尔来摹写已到我,谓是先帝白发郎。”

  • 少君方

    《汉书.郊祀志上》:“李少君亦以祠灶、谷道、却老方见上,上尊之。少君者,故深泽侯人,主方。匿其年及所生长。常自谓七十,能使物,却老。其游以方遍诸侯。无妻子。人闻其能使物及不死,更馈遗之,常余金钱衣食…

  • 鱼游燋釜

    同“鱼游沸鼎”。王树枬《武汉战纪》:“武昌一城如鱼游燋釜之中,大别山一弹之火,可唾手定也。”【词语鱼游燋釜】  成语:鱼游燋釜汉语大词典:鱼游燋釜

  • 螳螂拒辙

    源见“螳臂当车”。比喻不自量力,必招失败。唐刘知幾《史通.载文》:“及其申诰誓,降移檄,便称其智昏菽麦,识昧玄黄,列宅建都若鹪鹩之巢苇,临戎贾勇犹螳螂之拒辙。此所谓厚颜也。”见“螳螂当车”。唐·刘知几

  • 履声佩响

    源见“郑履”。表示官拜尚书。唐白居易《令狐相公拜尚书后有喜从镇归朝之作刘郎中先和因以继之》诗:“车骑新从梁苑回,履声佩响入中台。”

  • 飞蛾赴烛

    见“飞蛾赴火”。宋·黄庭坚《演雅》:“蛣蜣转丸贱苏合,~甘死祸。”【词语飞蛾赴烛】  成语:飞蛾赴烛汉语大词典:飞蛾赴烛

  •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左传.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於晋,且贰於楚也。……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鲁僖公三十年九月甲午日,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率兵围攻郑国。郑大夫佚之

  • 伏猎

    源见“伏猎侍郎”。谓大臣不学无文。清魏源《拟进呈〈元史新编〉序》:“台省长官多其国人,及其判署,不谙文义,弄麞、伏猎,不得已始取汉人、南人以为之佐。”亦泛指不学无文的人。明沈德符《野获编.内阁》:“二

  • 羊车住

    同“羊车到”。清朱彝尊《高阳台》词:“游丝不系羊车住,倩何人传语青禽?”

  • 智囊

    藏着智谋的皮袋子,比喻足智多谋的人。《史记.樗里子甘茂列传》:“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汉书.晁错传》:“于是拜错为太子家令,以其辩得幸太子,太子家号曰‘智囊’。”唐代颜师古注:“言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