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语掾

三语掾

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阮修)有令闻(好名声),太尉王夷甫(王衍)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将无,莫非;将无同,就是大约差不多)。’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掾是古代从属官员的通称)。世谓三语掾。”又见《晋书.阮瞻传》。

西晋时,士大夫崇尚玄谈,追慕高雅,以抽象虚浮的言谈为超脱尘俗,故王衍(或王戎)激赏“将无同”这样模楞两可的话。这是当时政治腐败、思想颓废的表现。

后世诗文中常把“三语掾”作为对幕府官员的赞美之词。

唐.元稹《答姨兄胡灵之见寄五十韵》诗:“官曹三语掾,国器万寻桢(桢,筑墙时两端树立的木柱,引申指支柱)。”见《长庆集》卷十一)。

附明:关于“将无同”的含义,宋、明诸家有多种解释,总之有三种意见: ㈠ 不同, ㈡ 相同, ㈢ 莫非相同,该是相同。现通常解为后者。


偏正 掾,官署属员。此指因三字而任命的官员。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后用以对幕府官员的赞美。宋·苏轼《虔州景德寺荣师湛然堂》:“欲知妙湛与总持,更为江东~。”△褒义。用于说话有分寸方面。→一字千金 一语破的 ↔高谈虚辞


【典源】《世说新语·文学》:“阮宣子(修)有令闻,太尉王夷甫(衍)见而问曰:‘老庄与圣教同异?’对曰:‘将无同?’太尉善其言,辟之为掾。世谓‘三语掾’。”《艺文类聚》卷十九、《太平御览》卷二○九引《卫玠别传》,记为阮瞻与王衍之事; 《晋书·阮瞻传》记为阮瞻与王戎之事。

【今译】 晋代阮修 (一作阮瞻) 很有学识,太尉王衍问他:“老庄与儒教有什么同异?”阮修说:“莫不是相同?”王衍很欣赏他的回答,任他为太尉掾。人称为“三语掾”。

【释义】 后以此典形容人应答机敏,有才学。

【典形】 工三语、将无同、求三语、三语、三语掾、三语契、异同疑三语、三语作掾。

【示例】

〔工三语〕 清·宋琬《行路难》:“便便饱五经,讵若工三语。”

〔将无同〕 宋·范成大《次韵陈仲思经》:“从来峤南北,人谓将无同。”

〔求三语〕 唐·王维《同崔傅答贤弟》:“更闻台阁求三语,遥想风流第一人。”

〔三语〕 唐·白居易《李圯可京兆府户曹制》:“宜乎以三语自试,以一同自效。”

〔三语掾〕 唐·刘商《杂言同豆卢郎中》:“可怜三语掾,长作九泉灰。”

〔三语契〕 明·汤显祖《张郡丞枉过就别》:“留连三语契,感发四愁人。”


【词语三语掾】  成语:三语掾汉语词典:三语掾

猜你喜欢

  • 伯龙贫

    源见“鬼笑穷”。泛指士人贫穷,生计窘迫。宋苏舜钦《寒夜十六韵答子履见寄》诗:“谁知公冶罪,众笑伯龙贫。”

  • 苏卿牧羝

    同“苏武看羊”。元 汪元亨《朝天子.归隐》曲:“叹苏卿牧羝,笑刘琨听鸡,睡不足三竿日。”

  • 堕屦

    源见“圯桥进履”。谓脱掉鞋子(让人穿以试尊老之志)。唐杜牧《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桥即事》诗:“迹留伤堕屦,恩在乐衔环。”

  • 春塘草

    同“春草池塘”。唐刘禹锡《浙西李大夫示述梦》诗:“兴发春塘草,魂交益都刀。”

  • 马卿多病

    源见“相如病渴”。借指文人失意贫病交加。唐李端《忆故山赠司空曙》诗:“汉主金门正召才,马卿多病自迟回。”

  • 沧海桑枯

    同“沧海桑田”。宋刘辰翁《念奴娇.酬王城山》词:“几许闲愁斜照里,掌上沤生沤灭。沧海桑枯,东陵瓜远,总不关渠发。”

  • 白道子

    此典指耶律楚材借蒙古尚白习俗,谏止窝阔台汗勿杀冒犯朝觐误期之禁的贵族首领。耶律楚材(1190-1244年),字晋卿,契丹人,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九世孙。自幼学儒,兼通天文、地理、术数、医卜、释老。金末,曾

  • 明珠薏苡

    同“薏苡明珠”。明贝琼《送杨九思赴广西都尉经历》诗:“明珠薏苡无人辨,行李归来莫厌穷。”并列 把薏苡当成明珠,比喻蒙受不白之冤。金·密《马伏波》:“~犹难辨,万里争教论杜龙。”△贬义。

  • 摧枯折腐

    同“摧枯拉朽”。喻极容易办到。《后汉书.耿弇传》:“归发突骑,以辚乌合之众,如摧枯折腐耳。”见“摧枯拉朽”。《后汉书·耿弇传》:“我至长安,与国家陈渔阳、上谷兵马之用,还出太原、代郡,反覆数十日,归发

  • 枥马

    同“枥骥”。北周庾信《周大将军怀德公吴明彻墓志铭》:“归平津之馆,时闻枥马之嘶;舍广成之传,裁见诸侯之客。”明刘基《北上感怀》诗:“倦鸟思一枝,枥马志千里。”【词语枥马】   汉语大词典:枥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