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茅

三茅

茅山,原名句曲山。位于江苏西南部,地跨句容、金坛、溧(lì利)水、溧阳等县境。南北走向,高峰有丫髻(jì计挽束在头顶的头发)山(411米)、方山(308米)等。有蓬壶、玉柱、华阳洞和唐碑、元碣(jié揭,圆顶的碑石)等名胜古迹。传说西汉茅盈、茅固、茅衷兄弟三人修道于此,因改名茅山,又称三茅山,道教称此第八洞天。南朝梁陶弘景曾隐居于华阳洞。故此典常用以歌咏道士或访道求仙的意向。陶弘景(456-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秦淮河以南)人。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入梁隐居茅山。梁武帝礼聘不出,但朝廷大事辄就咨询,时人称他“山中宰相”。卒谥(封建时代,人死后按其生前事迹评论褒贬给予的称号)贞白先生。

【出典】:

梁书》卷51《处士·陶弘景传》742页:“(弘景)于是止于句容之句曲山。恒曰:‘此山下是第八洞宫,名金坛华阳之天,周回一百五十里。昔汉有咸阳三茅君得道,来掌此山,故谓之茅山。’乃中山立馆,自号华阳隐居。”

【例句】:

唐·李群玉《送陶少府赴选》:“久向三茅穷艺术,仍传五柳旧琴书。” 唐·许浑《亡题》:“商令采芝寻四老,紫阳收术访三茅。” 唐·郑谷《池上》:“仙山如有分,必拟访三茅。” 宋·刘辰翁《摸鱼儿·守岁》:“人世间,空忆桃符旧句。三茅钟自朝暮。”


【词语三茅】   汉语词典:三茅

猜你喜欢

  • 不可思议

    佛家语。晋代慧远《维摩诘所说经义记》卷一:“不思据心,不议就口,解脱真德,妙出情妄,心言不及,是故名为不可思议。”原指思维和言语都不能达到的一种境界。后多用来指事理的神秘奥妙,不可理解或无法想象。北魏

  • 鹏抟九霄

    同“鹏抟万里”。清戴名世《〈天籁集〉序》:“至于仁甫诗馀之隽妙,则当元时已有称为鹏抟九霄。”【词语鹏抟九霄】  成语:鹏抟九霄

  • 举扇一撝

    形容傲慢的样子。《南史。萧子显传》:“颇有才气。及掌选,见九流宾客,不与流言,但举扇一撝而已。”撝( ㄏㄨㄟ huī 挥)通“挥”。

  • 湘灵鼓瑟

    战国楚.屈原《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唐.李贤注:“湘灵,舜妃,溺于湘水,为湘夫人。”原是说让传说中的湘水之神弹奏瑟。后用为典故,借喻美妙动人的艺术作品或高雅的艺术境界,唐诗中又

  • 龙跃

    《易.乾》:“见龙在田……或跃在渊。”后因以“龙跃”喻王者兴起。南朝 梁沈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太祖龙跃傒时,作镇淮 泗。”【词语龙跃】   汉语大词典:龙跃

  • 群玉山

    《穆天子传》卷二:“癸巳,至于群玉之山,……四彻中绳,先王之所谓策府。”晋.郭璞注:“《山海经》云:‘群玉山,西王母所居者。’”“言往古帝王以为藏书册之府,所谓藏之名山者也。”群玉山为传说中的仙山,是

  • 九折途

    同“九折路”。宋陆游《世事》诗:“山林已结三生愿,朝市谁非九折途?”

  • 功遂身退

    同“功成身退”。《老子》:“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后汉书.李固传》:“是以贤达功遂身退,全名养寿,无有怵迫之忧。”并列 遂,成。身,自己。功业成就后,就退隐家园。

  • 成风之斫

    同“成风斤”。唐骆宾王《上梁明府启》:“岂惟成风之斫,妙思通神;流水之弦,清音入听!”【词语成风之斫】  成语:成风之斫汉语大词典:成风之斫

  •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澹泊:不慕荣利,也作“澹漠”。宁静:安静沉着。 不恬淡寡欲,就不能表现高尚的志趣;不安静沉着,就不能踏实地走向长远目标。 常用以勉人恬静寡欲,立志高远。语出《淮南子.主术训》:“是故非澹漠无以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