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心二意

三心二意

形容犹豫不决,或意志不专一。元.关汉卿《救风尘》一折:“待妆个老实,学三从四德,争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歧路灯》一六回:“今日在圣贤炉前成了八拜之交,有福同享,有马同骑。那个若有三心二意,叫周将军监察。”亦作“二意三心”。元.杨梓《豫让吞炭》三折:“我怎肯二意三心,背义忘恩,有始无终。”亦作“三心两意”。《醒世恒言》卷三:“九阿姐,你休得三心两意。这些东西,就是侄女自家积下的,也不是你本分之钱。”亦作“二心两意”。汉.王充《论衡.譋时》:“人民无状,加罪行罚,非有二心两意,前后相反也。”


并列 拿不定主意,感情、意志不专一,不坚定。也指主张、意见不统一。李劼人《大波》:“老汉,莫再~了,你只依我写封信去,把老大喊回来就是。”△贬义。用于人物对事的态度和对人的看法、情感方面。 →二三其德 ↔一心一意。 也作“二心两意”、“二心三意”、“二意三心”、“两意三心”、“三心两意”。


【词语三心二意】  成语:三心二意汉语词典:三心二意

猜你喜欢

  • 梦里南柯

    源见“南柯梦”。指虚无缥缈之处。元王实甫《西厢记》二本三折:“谁承望月底西厢,变了梦里南柯。”见“南柯一梦”。元·王实甫《西厢记·夫人停婚》:“他其实咽不下玉液金波,谁承望月底西厢,变做了~。”【词语

  • 贪泉独醒

    源见“酌贪泉”。谓饮贪泉之水而仍清醒如故。表示廉正。唐温庭筠《过孔北海墓二十韵》:“恶木人皆息,贪泉我独醒。”

  • 祖生鞭

    源见“祖鞭先著”。借以勉人立志报国、努力进取。唐李白《赠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诗:“多逢剿绝儿,先著祖生鞭。”明杨珽《龙膏记.旅况》:“分明是洛阳 季子,临邛 司马,长安 曼倩,岂久困尘寰,从今去,

  • 加膝

    源见“加膝坠渊”。谓宠爱进用。宋刘克庄《满江红》词:“老去何烦援以手,向来不要加诸膝。”【词语加膝】   汉语大词典:加膝

  • 咸感

    《易.咸》:“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止而说,男下女,是以‘享利贞,取女吉’也。”后因以“咸感”称阴阳相感,夫妻相和。唐 杨鉅《册淑妃何氏为皇后文》:“观柔刚咸感之象,赋鸣鸠肃雍之

  • 一丘壑

    同“一丘一壑”。宋辛弃疾《蓦山溪.昌父赋一丘一壑格律高古因效其体》词:“高处看浮云,一丘壑、中间甚乐。功名妙手,壮也不如人,今老矣,尚何堪,堪钓前溪月。”【词语一丘壑】  成语:一丘壑

  • 唇竭齿寒

    同“唇亡齿寒”。《吕氏春秋.权勋》:“先人有言曰:‘唇竭而齿寒。’”高诱注:“竭,亡也。”《淮南子.说林训》:“川竭而谷虚,丘夷而渊塞,唇竭而齿寒。”见“唇亡齿寒”。《淮南子·说林训》:“丘夷而渊塞,

  • 分虎节

    同“分虎竹”。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一百韵》:“功高分虎节,位下耻龙骧。”【词语分虎节】   汉语大词典:分虎节

  • 袁丝揽辔

    《史记.袁盎列传》:“文帝从霸陵上,欲西驰下峻阪。袁盎骑,并车擥辔。上曰:‘将军怯耶?’盎曰:‘臣闻千金之子坐不重堂,百金之子不骑衡,圣主不乘危而侥幸。今陛下骋六騑,驰下峻山,如有马惊车败,陛下纵自轻

  • 岂弟君子

    《诗经.小雅.蓼萧》:“既见君子,孔易岂弟。”《诗经.小雅.青蝇》:“岂弟君子,不信谗言。”岂弟:平易近人。君子:先秦时对诸侯卿士的美称,后泛指品德优良的人。后因以“岂弟君子”指平易可亲,性格和顺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