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寸之舌

三寸之舌

马司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遂〕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三寸之舌,即舌头。据《史记索隐》注释:“《春秋纬》云:“舌在口中,长三寸。”舌为人类使用语言的重要器官,舌做灵活运动,始能发出各种声音。故以此形容能言善辩,极有口才。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五回:“某自幼与周郎同窗交契,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往江东说此人来降。”


偏正 比喻能说会道的口才。《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强于百万之师。”△褒义。用于形容能言善辩,具有好口才的人。→口若悬河 ↔张口结舌。也作“三寸不烂之舌”、“三寸舌”。


【词语三寸之舌】  成语:三寸之舌汉语词典:三寸之舌

猜你喜欢

  • 尼甫縻匡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将适陈,过匡,……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匡人拘孔子益急,弟子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

  • 墨沼

    同“墨池”。唐钱起《和刘七读书》:“云阴留墨沼,萤影傍华编。”

  • 桑间三宿

    源见“三宿恋”。喻指短暂的居留。宋范成大《入崇宁界》诗:“桑间三宿尚回头,何况三年濯锦游。”

  • 遗簪绝缨

    源见“遗簪堕珥”、“绝缨”。谓男女杂坐,不拘形迹,欢饮无度。徐珂《清稗类钞.婚姻》:“两家父母亦共饮酒三五斗,以后遗簪绝缨,欢谑无度,数日方止。”并列 缨,古代帽子上系在颔下的带子。男女杂坐,欢饮无度

  • 方瞳翁

    汉刘向《列仙传》:“偓佺者,槐山采药父也,好食松实,形体生毛,长数寸,两目更方,能飞行逐走马。”又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老聃在周之末,居反景日室之山,与世隔绝,有黄发老叟五人……瞳子皆方,面色玉

  • 询迁询谋

    《周礼.小司寇》:“小司寇之职,掌外朝之政,以致万民而询焉。一曰询国危,二曰询国迁,三曰询立君。”后因以“询迁询谋”指有关国家大事,征询民众意见。康有为《上清帝第二书》:“《尚书》之四目四聪,皆由辟门

  • 耳旁风

    同“耳边风”。《红楼梦》八回:“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呢!”见“耳边风”。《红楼梦》21回:“比不得你,拿着我的话当~,夜里说了,早起就忘了。”【词语耳旁风】  成语

  • 长平事

    源见“长平之祸”。指秦将白起坑杀赵降卒事。唐陈子昂《登泽州城北楼宴》诗:“武安君何在,长平事已空。”

  • 闰黄杨

    源见“黄杨厄闰”。指诗文等没有长进。宋陆游《春晚村居》诗:“身世已如风六鹢,文章仍似闰黄杨。”

  • 绿林好汉

    同“绿林豪客”。《儿女英雄传》二一回:“后来遇着施世纶按院放了漕运总督,收了无数的绿林好汉,查拿海寇。”偏正 西汉末年,王匡、王凤在今湖北当阳县绿林山聚众起义,史称“绿林军”。后因称聚众山林,反抗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