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坟五典

三坟五典

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预注:“皆古书名。”汉孔安国《尚书序》:“伏牺、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后因以“三坟五典”泛指我国最古的书籍。唐张说《齐黄门侍郎卢思道碑》:“三坟五典,公能读之。”


并列 传说中我国最早古籍。语出《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孔颖达疏:“孔安国《尚书序》云:‘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汉·崔瑗《东观箴》:“洋洋东观,古之史官,~,靡义不贯。”也作“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典源】《左传·昭公十二年》:“左史倚相趋过, 王曰:‘是良史也, 子善视之。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杜预注:“皆古书名。”疏:“正义曰:‘孔安国《尚书序》云: 伏羲神农黄帝之书谓之三坟,言大道也; 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之书谓之五典,言常道也; 八卦之说谓之八索,求其义也; 九州之志谓之九丘,丘聚也,言九州所有土地所生风气所宜皆聚此书也。’”

【今译】春秋时楚昭公与右尹子革说话,正逢左史倚相快步走过,昭公说:“这是一个好史官,你要好好对待他。他能够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三坟、五典、八索、九丘、皆古书名,是传说中我国最古的书籍。

【释义】后以此典泛指古代典籍。

【典形】 八索九丘、典坟、读书夸左史、皇坟、丘坟、三坟五典、倚相书、世间倚相、典坟书。

【示例】

〔八索九丘〕 明·杨慎《七犯玲珑》:“星辰颠倒,三心五噣; 简编讹秽,八索九丘。”

〔典坟〕 清·程先贞《范质公先生墓次星来舅韵》:“曾从元气想氛氲,入拜门墙问典坟。”

〔读书夸左史〕 北齐·颜之推《古意》:“作赋凌屈原,读书夸左史。”

〔皇坟〕唐·韩愈《醉赠张秘书》:“险语破鬼胆,高词媲皇坟。”

〔丘坟〕 明·陈子龙《哭张天如先生》:“禹穴酉阳多典籍,可能地下作丘坟。”

〔三坟五典〕 明·冯惟敏《点绛唇·李中麓归田》:“囊括了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倚相书〕 宋·陆游《寄题王才臣山居》:“出游耻怀弥衡刺,归卧尽读倚相书。”


【词语三坟五典】  成语:三坟五典汉语词典:三坟五典

猜你喜欢

  • 鹑衣鷇食

    源见“子夏衣”。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形容生活极其穷困。明 沈榜《宛署杂记.养济院》:“籍名收养,多至数千余人,岁费当若干。此外,又有舍饭,而鹑衣鷇食,扶携颠连,号呼衢路者,犹然在也。”【词语鹑衣鷇食

  • 七男八婿

    同“七子八婿”。明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娘年老,八十余,眼儿昏又聋着两耳,又没个七男八婿,只有一个孩儿,要供他甘旨。”见“七子八婿”。元·高明《琵琶记·蔡公逼试》:“娘年老,八十馀,眼儿昏又聋着

  • 牧羊臣

    源见“苏武节”。指苏武。唐崔湜《塞垣行》:“可嗟牧羊臣,海上久为客。”【词语牧羊臣】   汉语大词典:牧羊臣

  • 乌焉亥豕

    见“鲁鱼亥豕”。

  • 承露杯

    源见“金铜仙人”。指承露的玉杯。北周庾信《奉和示内人》:“空取流霞气,时添承露杯。”

  • 邻光

    源见“馀光”。比喻他人给予的恩惠。宋苏轼《答新苏州黄龙图启》:“既联法从之末,又窃邻光之馀。”【词语邻光】   汉语大词典:邻光

  • 尾生

    源见“尾生抱柱”。喻指坚守信约的人。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是以苏秦不信于天下,为燕尾生;白圭战亡六城,为魏取中山。何则?诚有以相知也。”【词语尾生】   汉语大词典:尾生

  • 歌喧五袴

    同“歌五袴”。宋无名氏《瑞鹤仙.寿提举》词:“妙龄英发,腾实蜚声,早班郎署。歌喧五袴,更万里,期轩翥。”

  • 白石吟

    同“饭牛歌”。唐陆龟蒙《同皮袭美访寂上人》诗:“明时尚阻青云步,半夜犹追白石吟。”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利器:指权势禁令之类。 国家的有效武器,不可以随便耀示于人。表达了古代道家利用权术的思想。语出《老子》三六章:“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韩非子.内储说下》:“赏罚者〓器也。君操之以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