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三叹

三叹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冬,梗阳人有狱,魏戊不能断,以狱上。其大宗赂以女乐,魏子将受之。魏戊谓阎没、女宽(二人为晋国大夫。女宽,《国语.晋语九》作“叔宽”)曰:‘主以不贿闻于诸侯,若受梗阳人,贿莫甚焉。吾子必谏!’皆许诺。退朝,待于庭。馈入,召之。比置(指及放置上食器食品时),三叹。既食,使坐。魏子曰:‘吾闻诸伯叔,谚曰:“唯食忘忧。”吾子置食之间三叹,何也?’同辞而对曰:‘或赐二小人酒,不夕食(指昨未吃晚饭,肚饥饿)。馈之始至,恐其不足,是以叹。中置,自咎曰:“岂将军食之而有不足?”是以再叹。及馈之毕,愿(思念,思虑)以小人之腹为君子之心,属厌而已(属,始;厌,足)。’献子(魏舒)辞梗阳人。”

阎没和女宽为了谏止魏舒受贿,故意在吃饭时三次发出叹息之声。魏舒问他们因何叹息?二人借解释所以“三叹”,一是检讨了自己因饥饿而生的贪欲之心,二是对以小人之腹度君子之量表示忏悔之意。魏舒立刻明白这是婉转而含蓄的警告自己勿贪,并表示了对自己的无限信赖。故而辞去梗阳人的贿赂。后因用为婉转谏诤之典,也可用以咏叹惋。

宋.苏轼《游道场山何山》诗:“我今废学不归山,山中对酒空三叹。”


【词语三叹】   汉语词典:三叹

猜你喜欢

  • 蜗舍

    同“蜗牛庐”。南朝 梁何逊《仰赠从兄兴宁寘南》诗:“栖息同蜗舍,出入共荆扉。”【词语蜗舍】   汉语大词典:蜗舍

  • 不二名

    源见“韩康卖药”。指韩康,因其卖药不二价。明高启《咏隐逸.韩康》:“如何不二名,乃为女子知。”

  • 伏莽

    《易.同人》:“九三,伏戎于莽。”后以“伏莽”指军队埋伏在草莽中。亦指潜藏的寇盗。唐李德裕《授王元逵平章事制》:“始擒伏莽之戎,遽拔升天之险。”孙中山《上李鸿章书》:“方今伏莽时闻,灾荒频见。”【词语

  • 萧墙变起

    同“萧墙祸起”。明梁辰鱼《浣纱记.论侠》:“但恐国家无人,萧墙变起,如何是好!”【词语萧墙变起】   汉语大词典:萧墙变起

  • 正位居体

    即“体居正位”。 意谓身居正确的位置。语出《易.坤.文言》:“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晋.干宝《晋纪总论》:“至于世祖,遂享皇极。正位居体,重言慎法。”

  • 瑶花

    同“瑶华”。唐陈子昂《东征至淇门答宋参军之问》诗:“碧潭去已远,瑶花折遗谁?”康有为《〈人境庐诗草〉序》:“而诗之精深华妙,异境日辟,如游海岛,仙山楼阁,瑶花缟鹤,无非珍奇矣。”【词语瑶花】   汉语

  • 风雨

    《诗经.郑风.风雨》:“风雨凄凄,鸡鸣喈喈,既见君子,云胡不夷。”《风雨.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这是《风雨》诗首章,意思是:风凄凄,雨凄凄,雄鸡叫喈喈。既然见到君子人,怎

  • 伊于胡厎

    《诗经.小雅.小旻》:“我视谋犹,伊(首助词,无义。)于胡底(厎:音zhǐ后亦写作“底”)。”郑玄笺:“于往底,至也。我视今君臣之谋道往行之,将何所至乎?言必至于乱。”伊于胡底意思是到什么地步为止。(

  • 作壁上观

    壁:营垒。此典指楚军奋战秦军时,各诸侯军的将领都在军营壁垒上观看成败,不参加战斗。后以此典比喻坐观成败,置身于事外。秦末,秦军围困赵王、歇于巨鹿(今河北平乡北),项羽率楚军北上救赵,与秦军大战于巨鹿城

  • 子女玉帛

    《左传.僖公二三年》:“子女玉帛,则君有之;羽毛齿革,则君地生焉;其波及晋国者,君之余也,其何以报?”“子女玉帛”指人民和财物。后因以“子女玉帛”作为泛指财物、财产的典故。明.焦竑《玉堂丛语.识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