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历史百科>历史典故>七才子

七才子

明代弘治、正德时期文学家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和王廷相的并称,而以李何为首。他们对于文学的见解虽不尽一致,但大都反对宋代以来的诗文,强调复古,倡言“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成为一个流派,称前七子。嘉靖、隆庆时期,文学家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并称,为后七子,而以李、王为首。他们继承前七子的复古主张,相互标榜,声势很盛,以致模拟成风,作品雷同。“七子”派的文学主张及诗文创作对明中叶及其以后的文坛具有极大的影响。

【出典】:

明史》卷286《文苑列传二·李梦阳传》7348页:“(梦阳)又与景明、祯卿、贡、海、九思、王廷相号七才子,皆卑视一世,而梦阳尤甚。”《明史》卷287《文苑列传三·李攀龙传》7377、7378页:“攀龙之始官刑曹也,与濮州李先芳、临清谢榛、孝丰吴维岳辈倡诗社。王世贞初释褐,先芳引入社,遂与攀龙定交。明年,先芳出为外吏。又二年,宗臣、梁有誉入,是为五子。未几,徐中行、吴国伦亦至,乃改称七子。诸人多少年,才高气锐,互相标榜,视当世无人,七才子之名播天下。”


猜你喜欢

  • 常棣之华

    《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韡韡。凡今之人,莫如兄弟。”全诗八章,是写兄弟友爱的。相传周公悲伤管叔、蔡叔不和,疏远了兄弟之情,召公为此作《常棣》之歌。旧说以为周公宴饮兄弟之歌。常棣又作棠棣,

  • 白鹿随轩

    《后汉书.郑弘传》“〔郑弘〕政有仁惠,民称苏息。迁淮阳太守”李贤注引三国 吴谢承《后汉书》:“弘消息繇赋,政不烦苛。行春天旱,随车致雨。白鹿方道,侠毂而行。弘怪问主簿黄国曰:‘鹿为吉为凶?’国拜贺曰:

  • 景风之赏

    参见:景风绍封

  • 水至清则无鱼

    同“清水无大鱼”。《晋书.郭璞传》:“故水至清则无鱼,政至察则众乖,此自然之势也。”主谓水过于清澈,鱼就难以生存。比喻人过于明察,就找不到同伴。亦比喻事物不可能绝对纯洁。说明对人对事都不可以要求过高。

  • 襄王梦

    源见“巫山云雨”。喻指男女欢合。唐胡曾《咏史.阳台》:“何人更有襄王梦,寂寂巫山十二重。”清孔尚任《桃花扇.栖真》:“前缘不断,巫峡恨浓,连床且话襄王梦。”【词语襄王梦】   汉语大词典:襄王梦

  • 骑驴冲大尹

    源见“推敲”。谓途中偶然碰到地方长官,得以知遇。宋王庭珪《谒魏彦成郎中》诗:“病夫投老入城闉,到处碰人说使君。岂料骑驴冲大尹,政须扛鼎识奇文。”

  • 温故知新

    指温习已学过的知识,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吸取历史经验,认识现在。这是孔子一贯提倡的学习方法。他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作老师了。【出典】:《论语·为政》:“子曰:‘温故而知新

  • 游必有方

    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主谓 要出游,须告知去处。语出《论语·里仁》:“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记·续编》:“母王夫人勉之曰:‘志在四方,男儿事也。即语称~,不过稽远近

  • 吹求

    源见“吹毛求疵”。谓刻意挑剔毛病。宋苏辙《李谏议谢二府启》:“虽循省之无瑕,顾吹求之已密。”《明史.李士柔传》:“诰敕用宝,岁有常期,未有十年后用宝进呈,吹求当制者也。”亦用为审察的谦词。清王鹏运《彊

  • 杜撰

    宋.王楙《野客丛书》卷二十:“杜默为诗多不合律,故言事不合格者为杜撰……然仆又观俗有杜田、杜园之说,杜之云者,犹言假耳。如言自酿薄酒则曰杜酒。”相传古时有个叫杜默的人,做诗多不合乎格律,因此后来把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