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国学名著>普济方>卷一百六十八 积聚门 总论

《普济方》卷一百六十八 积聚门 总论·

卷一百六十八 积聚门

普济方卷一百六十八 积聚门 总论

夫积有五。而聚有六。积者生于五脏之阴气也。聚者成于六腑之阳气也。此皆阴阳不和。脏腑虚弱。风邪搏之。所以为积为聚也。有如忧思喜怒之气。人之所不能免。六腑属于三阳。太阳利清气。阳明泄浊气。少阳化精气。有如都会之府。主转输以为常也。若夫六腑失常。则邪气聚而不散。始发既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亦无常处。故在上则格。在下则脤。傍攻两胁。如有坯块。易于转动。故非五积之比也。凡诊其脉駃而紧者。积聚也。脉浮而牢者。积聚也。脉横者。胁下有积聚也。脉来小沉实者。胃中有积聚也。大抵病各有证。治各有方。如诊心腹积聚。其脉牢强急者生。弱急者死。又诸脉实强者生。沉小者死。此又不可不察也。外台秘要云。肝之积名曰肥气。在左肋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发如疟。连岁月不已。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何以言之。肺病传肝。肝当传脾。脾季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肝欲复还肺。肺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肝之积。以季夏戊己日得之也。心之积名曰伏梁。起脐上。大如臂。上至心下。以秋庚辛日得之。何以言之。肾病当传心。心当传肺。肺以秋适王。王者不受邪。心欲复还肾。肾不肯受。留结为积。故知伏梁以秋庚辛日得之也。脾之积名曰痞气。在胃管。覆如大盘。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肌肤。以冬壬癸日得之。何以言之。肝病当传脾。脾当传肾。肾以冬适王。王者不受邪。脾欲复还肝。肝不肯受。故留为积。故知痞气。以冬壬癸日得之也。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如大杯。久不愈。令人洒淅寒热。喘逆发肺痈。以春甲乙日得之。何以言之。心病传肺。肺当传肝。肝以春适王。王者不受邪。肺欲复还心。心不肯受。故留结为积。故知息贲。以春甲乙日得之也。肾之积名曰贲豚。发于小腹。上至心下。若奔豚之状。上下无定。久不愈。令人呃逆。骨痿少气。以夏丙丁日得之。何以言之。脾病当传肾。肾当传心。心以夏适王。王者不受邪。肾欲复还脾。脾不肯受。故结为积。故知贲豚。以夏丙丁日得之也。此为五积。诊得肺积。脉浮而毛。按之辟易。时下气逆。背相引痛。少气善忘。日暄皮肤寒。秋愈夏剧。主皮中时痛。如虱缘状。甚如针刺之状。时痒。白色也。诊得心积。脉沉而芤。时上下无常处。病少腹中热。面赤咽乾。心烦掌热。甚即吐血。主身瘈痵。主血痵。夏瘥冬剧。色赤也。诊得脾积。脉浮大而长。饥则减。饱则见。复起与谷争。累累如桃李。起见于外。腹满呕泄。肠鸣。四肢重。手足劲寒。胁痛引小腹。男子得疝也。女人病淋也。身无膏泽。善肿厥。不能卧。主肌肉损。色黄也。诊得肝积。脉弦而细。两胁下痛。邪走心下。足胫转筋。爪甲枯黑。春差秋剧。色青也。诊得肾积。脉沉而急。苦脊与腰相引。饥则见。饱则减。病腰痛。小腹里急。口乾咽肿。伤烂目盲。胫骨中寒。主髓厥善忘。色黑也。六腑者。大小肠、胃、胆、膀胱、三焦、者也。属于三阳。太阳利清气。阳明泄浊气。少阳化精气。如都会之府。主转输以为常也。六腑失常。则壅聚不通。故实而不转。虚而不输。随气往来。痛无定处。在上则格。在下则胀。傍攻两胁。有如坯块。易于转变。非五脏比也。夫喜伤心者。自汗。不可疾行。不可久立。故经曰。喜则气散。怒伤肝者。上气不可忍。热则来荡。心短气绝不得息。故经曰。怒则气击。(一作上)忧伤肺者。心系急。上焦闭。荣卫不通。夜卧不安。故经曰。忧则气聚。思伤脾者。气留不行。积聚在中脘。不得饮食。腹胀满。四肢怠惰。故经曰思则气结。悲伤心者。善忘不识人。置物在处。还取不得。筋挛四肢浮肿。故经曰。悲则气急。恐伤肾者。上焦气闭不行。下焦回还不散。犹豫不快。呕逆心恶。故经曰。恐则精却。惊伤胆者。神无所归。虑无所定。说物不竟而迫。故经曰。惊则气乱。七者虽不同。本乎一气。藏气不行。郁而生涎。随气聚积。坚大如块。在心腹中。或塞咽喉如粉絮。吐不出。咽不下。时去时来。每发欲死。状如神灵所作。逆害饮食。皆气所生成。治之各有方也。夫积者伤滞也。伤滞之久。停留不化。则成积矣。其于脏腑。皆因触冒以成积病。惟脾胃最易受触。盖日用饮酒。积或过多。停滞难化。或吐或呕。或泄或痢。当是之时。法宜推荡。然后助养脾胃。所推荡者。便宜酌量人之虚实。伤滞之轻重。而推荡之。停滞一消。则不成积。若不早治。久之必成积聚症瘕矣。所谓积者。有积气。积肉。积酒。积茶。积食。积痰。更有妇女月经不通。遂成血积。积者、五脏所生。气之所积名曰积。其始发有根本。其痛不离其部。由阴气所生也。聚者、六腑所成。气之所聚名曰聚。其始发无根本。其痛无常处。由阳气所生也。然又症瘕癖结者。积聚之异名也。证状不一。源其病本。大略相类。但从其所得。或诊其证状。以立名尔。且或隐或见。腹内按之。形证可验也。瘕者、为瘕聚。推之流移不定也。癖者、僻侧在于胁肋。结者、沉浮结强于内。然有得之于食。有得之于气。有得之于忧思。有得之于风寒。凡使血气沉滞。留结而为病者。治须渐磨溃削。使气血流通。则病可愈矣。夫卫气留于腹中。蓄积不行。脉强及急。腹皮急甚。不可刺云。黄帝曰。卫气之留于腹中。蓄积不行。莞蕴不得常所。使人肢胁胃中满。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伯高曰。其气积于胸中者。上取之。积于腹中者。下取之。上下皆满溢者。傍取之。黄帝曰。取之奈何。伯高曰。积于上者。泻人迎天突于喉中。积于下者。泻三里于气冲。上下皆满者。上下取之于季胁之下。深一寸。重者鸡足取之。诊视其脉大而弦急。及绝不至者。及腹皮急甚者。当从阴引阳。取穴于腹募。不可刺也。夫不可刺者。宜灸也。一则沉寒痼冷。二则无脉。阳之绝也。三则腹皮急而阳陷也。舍此三者。余皆不得灸。若病在两寸脉者。及腹皮急甚者。当从阴引阳。取穴于腹募。五脏病取五脏募。六腑病取六腑募。若病在两尺脉者。当从阳引阴。取穴于背腧。五脏病取五脏腧。六腑病取六腑腧。元气病取六腑于募。筋骨有形病者。取五脏腧募。其病不在天之阳。不在地之阴。在腹中者。两仪之间。人事也。故取季胁下一寸。元气病取之右。筋病取之左。故曰在中者傍取之。此其理也。灸者燔取之。

儒门事亲书论云。息城司侯闻父死于贼。乃大悲。哭之罢。便觉心痛。日增不已。月余成块。状若覆杯。大痛不止。药皆无功。议用燔针炷艾。病人恶之。乃求于戴人。戴人至。适巫者在其傍。乃学巫者。杂于狂言以谑。病者至笑。其笑不忍。回面向壁。一二日心下结梗皆散。戴人曰。内经言忧则气结。喜则百脉舒矣。又云。喜胜悲。内经自皆有法。治之不知。何用针灸哉。一缁侣好茶成病。积在左胁。戴人曰。此与肥气颇同。然痎疟不作。便非肥气。虽病十年。不劳一日。况两手脉沉细。有积故然。吾治无针灸之苦。但略为施治。可享寿尽期。先以茶调散。吐出宿茶水数升。再以木如意探之。又涌数升。皆作茶色。次以三花神祐丸九十余粒。是夜泻二十余行。脓水相兼。燥粪瘀血。杂然而下。明日以除湿之剂。使服十余日。诸苦悉蠲。神清色莹。显庆寺僧应公。有沉积数年。虽不卧床枕。每于四更后。心头闷硬。不能安卧。须起行寺中。习以为常。人莫知为何病。以药请于戴人。戴人令涌出胶涎一二升。如黑矾水。继出黄绿水。又下脓血数升。自觉胸中如失巨山。饮饵无算。安眠至晓。寄西华县痒山东颜先生。有积二十年。目视物不移。细字不观。当心如顽石。每发痛不可忍。食减肉消。黑黑□干满面。腰不能直。因遇戴人。令涌寒痰一盏如片粉。夜以舟车丸、通经散。下烂肠葵菜汁七八行。病十去三四。以热浆水粥饮之。复去痰一大盆。次日又以舟车丸、通经散。前后约百余行。累无少隐。不五六日。面色黑□干去。食进目明。心中空旷。遂失顽石所在。

素问曰。积聚留饮。痞膈中满。湿积霍乱。吐下瘕症。坚硬腹满。皆大阴湿土。乃脾胃之气。积聚之根也。积者不散。聚者不化。留者不行。饮者停滞。痞者不通。隔者阻也。中满下涩为积。霍乱吐下为留。饮同瘕症者。症、徵也。瘕、假也。斯疾乃五脏六腑。阴阳变化与衰之制也。亢则害。承乃制。及则反。以谓水得燥则消散。而得湿则不消。乃为积饮也。谓人形精神。与荣卫血气津液。出入通流。谓夫腠理闭密。乃为痞也。谓肠胃膈绝。传化失常。而为滞也。土主形体。腹满于中央。乃曰中满。以传化失度故。甚则霍乱吐泻也。症者、腹中坚硬。按之应手。然水体柔顺。而今反坚硬如此者。亢则害。承乃制也。瘕者、中虽硬。而忽聚忽散无其常。故其病未及症也。经曰。血不行而滞。故血肉凝而为瘕也。小肠移热于大肠。乃为虚瘕。大肠移热于小肠。谓两热相搏。则血溢而为伏瘕。血涩不利。月事复滞而不行。故云为疝瘕。为状与伏同。瘕与疝。同为传写误也。世传冷病亦有热。或阳气郁结。怫热壅滞。而坚硬不消者。世传为寒症瘕也。或坚痞腹满急痛。寒主筋缩。故急主痛。寒极血凝。柔而反坚。土化制之。故坚痞而腹满。或热郁于内。而腹满坚结。痛不可忍者。皆可为寒误矣。何不以脉证辨之。凡诸疾病。皆有阴阳寒热。宜以详之。

大抵治积。或以所恶者攻之。或以所喜者诱之。则易愈。如硼砂、水银、治肉积。神黡、麦糵、治酒积。水蛭、蝱虫、治血积。木香、槟榔、治气积。牵牛、甘遂、治水积。雄黄、腻粉、治涎积。礞石、巴豆、治食积。各从其类也。若群队之药。分其势则难取效反损。所谓譬犹猎不知兔。广络原野。冀一人获之。术亦谬矣。须是认得分明是积聚。然后增减用药。不尔反有所损。广五行记永徽中。有僧维则。病噎不能食。语弟子曰。吾死之后。便可开吾胸中。视有何物。言绝而卒。弟子果开视胸中。得一物形似鱼。而有两头。遍体皆肉鳞。弟子置器中。跳跃不止。戏以诸味。皆随化尽。时夏中蓝盛。适有一僧以蓝贮器中。其虫绕逐器中走。须臾化为水。此乃五症五噎证。后人因此蓝治噎候矣。

积聚附论

经曰。病有积有聚。何以别之。积者阴气也。聚者阳气也。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生。积之为病。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之为病。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病无常处。此积聚之别也。

秘方三棱煎丸

三棱 陈皮 五灵脂各三两 萝卜子 白芍药 槟榔 香附子 草豆 黑牵牛各二两 糖球四两 木香 枳壳 枳实 缩砂 乾漆 神黡 麦糵 荜澄茄 白术 片姜 益智 硇砂 草果 延胡索 菖蒲 乾姜 乌药 红豆各一两 蓬莪术二两醋炙 白豆仁五钱炒 官桂一两 右为细末。粉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姜汤送下。

秘传掌中金丸 真气衰弱。饮酒多伤。停于胸膈。往往用感应丸、如圣膏、理中丸、之类。又不能克化。任意取服。转致伤真元、脏腑。别生他疾。惟此药能消化酒食。消痰饮。宽中利膈。久服永无胸膈不快之疾。不动脏腑。不损真元。加槟榔木香各一两。名槟榔丸。又调和气。

陈皮一斤去白湿秤生姜净洗与陈皮对下切片如伏中二味晒炒 甘草二两 半夏汤洗七次三两姜汁和饼伏中晒炒 神黡 麦糵各二两 砂仁 白豆蔻各一两 右为末。姜糊丸如桐子大。服三四十丸。姜汤下。

效方 主心腹积聚。四肢痹躭。举体风残。疗百病。

虎骨 野葛各三两 附子一十五枚 甘草 细辛各一两 杏仁 巴豆去皮心 芎?切各一升 椒 雄黄各二两 右以苦酒渍周时。猪脂六斤。微煎三上三下完。取附子视黄为度。绞去滓。乃内雄黄搅使稠和。密器贮之。百病皆摩傅上。唯不得入口服。若服之或如枣大。内一合热酒中。须臾后拔白发。以药傅之即生乌发诸疮毒风肿。及马鞍疮等。洗即瘥。牛领亦然。

破块丸一名阴阳丸 治受瘴结成气块。腹中不能消散。服之即效。出危氏方

荜拨一两 大黄一两一生用 右为细末。入生麝香少许。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冷水或冷汤下。日三服。

紫菀丸

紫菀去苗细刮净 苁蓉酒浸 人参 槟榔 茯苓去皮 官桂去皮 乾姜炮 白术 柴胡去苗土 大黄炒 黄连去须 桔梗 当归去芦净洗 防风去芦 羌活 鳖甲醋煮去裙襕 陈皮去白酒浸 车前子 防己 石菖蒲 熟地黄酒浸 吴茱萸汤浸七次 川乌炮去皮脐 川椒去汗用壳 巴豆去皮心膜油 麦门冬去心 右各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初服快利为度。如不利。至七丸酒服。或用粥饮温水亦得。治疾癖气块。及诸黄病毒。气冲心。绕脐如虫咬。又治六种水蛊。病寒反胃。吐逆。饮食不消。时行无度。妇人月露蕴结不调。或多或少。月前月后。犹如怀胎。又二十四种风顽。昼夜不安。梦与鬼交。头生白发。或歌或笑。有鬼魅。服此药皆验。杨驸马患冲心病。每日饮食频吐。遍身枯瘦。每日服此药五丸。至二十日。泻出肉虾蟆六个。白脓二升而愈。京兆尹赵京先患火风痰。眉毛脱落。骨肉疮疾。服此药一月。泻出癫虫数十条。马尾长相似。其病即愈。河南刘府尹妻。患眼不明一年。服此药二十日。泻出肉鳖六个。肉如针相似。眼明如初。蔡太师妻患赤白带下。作气血崩。服五丸至八九丸。泻出赤水一升。内有肉块下。如鸡子大。今此药疗一切病。有孕妇人不可服。肠风痔漏。温酒下。赤白痢。诃子汤下。中风。甘草汤下。心痛。温酒下。虫咬心痛。槟榔汤下。坠马心闷。四肢不散。温酒下。气噎。乾荷叶汤下。转筋霍乱。生姜汤下。一切风疾。升麻汤下。泻痢。黄连汤下。寸白虫。槟榔汤下。喘嗽。杏仁汤下。头肿。热汤下。打扑伤损。温酒下。腰痛。黑豆淋汤下。食积气块。面汤下。因伤酒。温酒下。肺气。杏仁汤下。脐下疼。芍药汤下。宿食不消。生姜汤下。阴毒伤寒。温酒下。脾气。陈皮汤下。

金露丸出和剂方 治腹内积聚症块。久患大如杯。及黄瘦宿水。朝暮咳嗽。积年冷气。时复腹下盘痛。弦结冲心。及两胁彻背连心疼痛。气不息。气绕脐下。状如虫咬不可忍。诸般水气。反胃吐食。呕逆。饮食多噎。五般痔漏。脚气走疰风。有如虫行。手足烦热。夜卧不安。睡语无度。小儿惊疳。妇人五邪。梦与鬼交。沉重不思饮食。昏昏如梦。不晓人事。欲死惧多。或歌或哭不定。月候不调。心中如狂。身体羸瘦。莫辨其状。但服此药。万不失一。无不平愈。是病皆疗。更不细述。

草乌头炮 黄连各二两 桂心不见火 乾姜炮 桔梗 吴茱萸汤浸七次 茯苓去皮 柴胡去苗 乾地黄洗焙 蜀椒去目炒 厚朴姜制 人参去芦 菖蒲泔浸一夕 紫菀去苗 鳖甲醋炙 芎?洗焙 枳壳去瓤麸炒 贝母去心 甘遂炮一方用甘松 甘草炙 防风各一两 巴豆去心膜用醋煮二十沸焙乾取一两不去油用 右为细末。以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心中疾患。姜汤下。心痛酸。石榴皮汤下。口疮。蜜汤下。头痛石膏汤葱茶下。一切脾胃气。橘皮汤下。伤寒。麻黄葱汤下。脚气水气。杏仁汤下。水泻气泻。龙胆草汤下。赤痢。甘草汤下。白痢。乾姜汤下。赤白痢。甘草姜汤下。胸膈咽闷。通草汤下。妇人血气。当归酒下。如不饮酒。当归煎汤亦得。疝气。风气。小肠气及下坠。附子汤下。常服及应急诸般痰患。凡米饮熟水茶酒任下。如伤冷腹痛。酒食所伤。酒疸。黄疸。气结痞塞。鹤膝风。并用盐酒下。治三十六种十二症。无不医治。此药前人用之效者。马遂临老。浑身楚痛。不思饮食。每夜五丸。至七日。下血如鸡肝者。二百余片。臭脓二升。以此遂愈。三原主簿陈胜妻。有病十五年。羸瘦。腹中楚痛不可忍。服药至旬日。下青虫六十四条。如筯头。身赤色。及药水五升遂愈。京兆府工曹柳行余。着床经年。服至十日。下肉蜣螂百有余个。青黄水一升许。遂愈。王元览有门客。久患羸瘦。吃食转吐。服之下肉虾蟆七个。青水一升。遂愈。兴国寺僧澄清。患痈块十五年。服十日。下肉蛇二条。遂愈。后来又患风疾。眉毛尽落。服至百日。出五色虫若干。青水三升。遂平复。此元览进方时所陈也。后代郑教授云。此方于杜相公府子弟处。曾用之。无不治效。如与小儿吃时。一丸分作四丸。量儿大小。可三五丸。合此药。如煮巴豆时。须是躬亲自数三十沸。便倾出焙乾。若沸过。药即无力。服此药别无所忌。只验定病证不定。用汤有差。其效不速也。

松烟饼子 治积气块。消食快气。

细墨五分烧研 陈皮五钱去白 牵牛五钱别研取头末五钱 牡蛎火煨煅 神黡炒 三棱火煨 密陀僧研 五灵脂研 硇砂研 麦糵各五钱炒 大黄一两 北枣一十四枚烧存性 斑猫一两去翅足糯米同炒 乾漆炒去烟 白丁香研 青礞石研各一钱 巴豆一两去皮湿纸裹烧黄色为度 蓬莪术一钱煨 大戟去芦 莞花醋浸一宿 右为细末。水打面糊为丸。如皂角子大。捻为饼子。记以所有伤。煎汤送下。或面汤亦可。小儿三饼。大人看虚实禀气。加四五饼。不嚼吞服。其积块渐渐近下。再进一服。又觉近下。或积块疵血痢塞。大人小儿久痢。或休息痢。并男子妇人。年深不服水土。及暑月变成恶痢。米物不消。五块逆膈。胃吐食。心胸闷闭。酒疸食黄。劳嗽上喘。呕逆涎沫。心闭惊恐。口苦恶心。小便淋涩。大便不通。伤寒余毒。妇人胎前产后。败血困生。变成积块。饮食平常。遍身疼痛。腰强腿硬。手足冷厥。九种心痛。十般积热。九般水气。霍乱吐泻。久病瘦弱。但有此证。并皆治之。一方用陈皮汤下。

温白丸 治脏腑积聚。症癖气块。腹多疼痛。按或有形。肢节烦热。腰脚痠痛。及妇人血癖。经候不调。赤白带下等疾。

柴胡去苗 紫菀去苗土 吴茱萸汤浸焙乾炒 菖蒲 桔梗锉炒 荆三棱煨锉 赤茯苓去黑皮 人参 黄连去须炒 乾姜炮 桂去粗皮 蜀椒去目并合口者炒出汗 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净 皂荚去皮炙黄 鳖甲去裙襕醋炙各一两 乌头炮裂去皮脐 黄耆锉末各二两 当归切二两焙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二两 右为末。炼蜜和捣一千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丸。加至四五丸。温酒下。利下恶物为度。

化气丸 治男子妇人。远年日久。茶酒气食。过度成积。一切气候。服之如神。

官桂 陈皮 青皮 丁香 木香 缩砂各一两 三棱 莪术各二两 茯苓一两半 人参好者一两 香附半斤 甘草 厚朴 萝卜子 将军即大黄各二两 枳壳炮 槟榔各三两 黑牵牛四两头末 右为末。黑牵牛一斤。取头末四两。以三分分之。生用二分。炒一分。和匀打醋糊。须要着锅。方可搜匀。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四十丸。姜茶任下。仍验老弱盛衰。加减用之。

法制槟榔传信适用方 治酒食过度。胸膈膨满。口吐清水。一切积滞。

鸡心槟榔一两切作细块 白豆蔻取仁一两 缩砂取仁一两 盐二两 拣丁香一两切作细块 粉草一两切作细块 真陈橘皮半斤去白切作细条 生姜半斤切作细条 右件。用河水两碗。浸一宿。次日用慢火。砂锅内煮乾。焙乾。入新瓶收。每服一撮。细嚼。饮酒下。为细末汤点亦可。

乌头丸 治男子女人寒冷。腹内积聚。邪气往来。厥逆抢心。心痛痹闷。吐下不止。妇人产后羸瘦。

乌头十五枚 吴茱萸 蜀椒 乾姜 桂心各二两半 乾地黄一两半 前胡 细辛 人参 芎? 白术各一两六钱 皂荚 紫菀 白薇 芍药各一两八钱 右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十丸。日三服。稍加之。以愈为度。

丁香丸出圣惠方 治积聚不消。心腹坚胀。痰逆呕哕。噫醋吞酸。胁肋刺痛。胸膈痞闷。或反胃恶心。饮食不下。气上冲胸。痞不通。及酒癖血症气块。时发刺痛。全不思食。并皆治之。常服消饮食。行滞气。

猪牙皂角去皮炙焦黄为细末 好墨烧醋淬 肉桂去粗皮 乾姜炮 丁香木香各一两 川大黄别为细末 乾漆碎炒令烟尽为细末 黑牵牛炒为细末 蓬莪廿□戍炮捣碎各二两 青皮去白三两 荆三棱炮捣碎 硇砂别研 附子炮去皮脐各二两 巴豆先用醋煎硇砂令熟下巴豆霜煎三二沸下大黄末熬膏 右以大黄、硇砂、巴豆膏、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一二丸。茶酒任下。如要取化症瘕癖块。用生姜汤下七丸。并食后临卧服之。

流气丸出御药院方 治五积六聚。症瘕癖块留饮。以上此积。皆系寒气。客搏于肠胃之间。久而停留不去。变成诸疾。此药能消导滞气。通和阴阳。消旧饮。虽年高气弱。皆可服之。

木香 川茴香微炒 菖蒲 青皮去瓤 蓬莪廿□戍炮锉 红橘皮去瓤 槟榔 萝卜子 补骨脂微炒 荜澄茄 缩砂仁 神黡微炒 麦糵微炒 枳壳去瓤以上各二两 牵牛微炒一两 右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后细嚼白豆蔻一枚。白汤送下。

缠金丹出本事方 治五种积气。及五噎。胸膈不快。留痰宿食。

丁香 木香 沉香 槟榔 官桂 胡椒 硇砂研 白丁香各一分 肉豆蔻 飞矾各一分 马兜铃炒 南星 五灵脂 栝蒌根 半夏各两半 朱砂三分研留半为衣 右为细末。入二味研药和匀。生姜汁煮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服三丸。生姜汤下。或乾嚼萝卜下。

和中丸 治脾气。益肾水。消肠胃中积滞。调三焦气。开胸膈痞满。上攻心腹闷痛。筋脉拘急。肢体闷倦。润大便。清小便。进美饮食。

木香 沉香 白豆蔻 砂仁 槟榔 枳实去瓤 蓬术去皮 当归酒浸 木通去皮 黄芩去腐 黄连以上各一两 大黄四两 郁李仁去皮一两 猪牙皂角半两 右为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食后茶清送下。

荆三棱煎丸出王氏博济方 治五积六聚。血气块聚散不定。及一切气积不和。

荆三棱煨锉 蓬莪术煨锉 芫花醋炒焦 半夏汤洗七次焙 青橘皮去白炒各一两 硇砂去石研 附子炮裂去皮脐 桂去粗皮 延胡索醋炒 大戟腻粉调酒炙 乾漆炒烟出 猪牙皂荚去皮子炙 五灵脂各半两 右为末。用好醋三升。入药二停。熬成膏。再入一停。和丸如绿豆大。每服五丸。食后生姜汤下。

散聚汤出三因方 治久气积聚。状如症瘕。随气上下。发作有时。心腹绞痛。攻刺腰胁。上气窒塞。喘咳满闷。小腹膨胀。大小便不利。或腹泄泻。淋漓无度。遗精白浊。状若虚劳。

半夏汤洗七次 槟榔 当归各三分 橘皮 杏仁麸炒去皮尖 桂心各二两 茯苓 甘草炙 附子炮去皮脐 川芎 枳壳麸炒去瓤 厚朴姜汁制 吴茱萸汤洗各一两 右为锉散。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食前服。大便不利加大黄。

木香槟榔丸出瑞竹堂方

木香 槟榔 黄连去须 当归 枳壳去瓤火煨 青皮去瓤 陈皮各一两去白 大黄三两纸裹酒浸湿 黄芩一两去黑心 黄檗三两去粗皮 牵牛四两微炒为细末 香附子炒去毛四两 广茂火煨去瓤一两 右为细末。滴水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食后。姜汤送下。

诃子丸出本事方 治伏积注气。发为喘闷。

诃子 白茯苓 桃仁 枳壳 桂心 槟榔 桔梗 白芍药 鳖甲 川芎 川乌 橘红以上各等分 人参减半 右为细末。炼蜜杵丸。如梧桐子大。酒下二十丸。热水亦得。

枳壳散出本事方 治五种积气。三焦痞塞。胸膈满闷。背膂引疼。心腹膨胀。胁肋刺疼。食饮不下。噎塞不通。呕吐痰逆。口苦吞酸。羸瘦少力。短气。常服顺气宽中。消□□玄癖积聚。散惊忧。恚气。宜服。

枳壳 荆三棱 橘皮 益智仁 蓬莪术 槟榔 肉桂各一两 乾姜 厚朴 甘草 青皮 肉豆蔻 木香各半两 右为细末。每二钱。水一盏。生姜三片。枣一枚。同煎至七分。热服。盐点亦得。不拘时候。一方用白豆蔻。无肉豆蔻。

卢氏异方感应丸 与和剂方大不同。但修制必须如法。分两最要停匀。只是缓化。不可偏胜。此药消积滞。不动脏腑。其功用妙处。在用蜡之多。切不可少。常服建脾进食。永无寒热泻痢之疾。盖消磨积滞。以渐自然无疾。遇酒色醉饱。尤宜多服。神效不可尽述。

黄蜡真者十两 乳香 丁香 木香不见火 巴豆百粒去皮研为粉用纸数层裹捶油透再易纸至油尽成白霜为妙 杏仁七十个去皮尖研细依巴豆一法去油 乾姜 肉豆蔻面裹煨 荜澄茄 槟榔 百草霜筛细 片子姜黄各一两 右除巴豆粉、百草霜、杏仁、乳香、外。余并为细末。却同前四味。拌和均匀。先将上项黄蜡十两。于银石器内。溶化作汁。重绵滤去滓。以无灰老酒一升。于银石器内煮蜡。溶数沸候冷。其蜡自浮于酒上。去酒不用。春夏修合用清麻油一两。秋冬用油一两半。于大银器内。熬令香熟。次下酒煮蜡。同化作汁。乘热拌和前项末药。十分均匀了后。稍凝。分作剂子。用罐子盛之。半月后方可服。任意服之二三十丸。加至五十丸无碍。此药以蜡多虽难丸。然丸子愈细。其功愈博。临眠须常服之。若欲治病。不拘时候。如服旋丸如萝卜子大。治头痛香苏散三钱。水一盏。煎服。加白芥子一撮。炒研入用。

消积丸出圣济总录 治积滞。宽利膈脘。思饮食。

牵牛半两一半取末 青橘皮去白焙一两 丁香 木香 硇砂研 沉香锉各一两 槟榔二枚锉 桂去粗皮 乾姜炮半两 右为末。炼蜜为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至三丸。食后服卧。橘皮汤下。

木香丸出圣济总录 治五种积聚成块。

木香 诃黎勒炮用皮 人参 槟榔锉 大黄锉炒 郁李仁生研各三两 赤茯苓去黑皮 枳壳去瓤麸炒 芍药 紫苏微炒 硝石碎 乾姜炮各二两 右为末。炼蜜为丸。如桐子大。每服空心。温酒下三十丸。至四十丸。通利则减丸数。

硇砂丸出卫生家宝 治一切积聚有形。心痛气块食积。面黄肌瘦。

硇砂 荆三棱用末 乾姜 丁香 白芷 巴豆去油各半两 大黄别末 乾漆各一两 木香 青皮 胡椒各一分 槟榔 肉豆蔻各一两 右为细末。水二升。煎巴豆五七沸。后下三棱大黄末。同煎五七沸。入硇砂同煎成膏。便入诸药和匀。丸如绿豆大。年深气块。生姜汤下四五丸。食积热水下。白痢乾姜汤下。赤痢甘草汤下。血痢当归葱酒亦可。

朱砂守病丸一名太上老君守病丸

朱砂三钱 硼砂一钱 橘红三钱 粉霜一钱 轻粉一钱 龙骨一钱 白胶香一两半 琥珀一钱 硇砂一钱 雄黄一钱 石脑油二钱 千口土不入药水中浸用 右将硼砂、硇砂、雄黄、各乳研。却用石脑油消银大砂锅内。将上三味乳。细末和匀。用铜匙子不住手搅。砂锅外用一大锅滚汤。将砂锅顿放汤锅中煮。仍不住手搅。直至油炒雄黄。乾黑色成膏为度。却取去砂锅。候冷定乾硬。再入乳钵细研。却入余药末。同研匀。用大铜匙将药末入热汤内荡。自然成剂。用手捏成块。就于汤火边旋捏下。丸如樱桃大。随丸即放入千口土。水碗内浸之。候冷定硬。出底乾。收贮服之。用新水送下。未时前后服。次日服五积丸。一方无龙骨、白胶香、粉霜。用赤石脂。

五积丸

巴豆面裹烧去壳取肉一两 黄柏末五钱 史君子肉五钱 蛤粉五钱 苦楝根末五钱 雷丸五钱 右为末和匀。滴水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十五丸。煎史君子肉汤下。

固肠散

白术 滑石 甘草 寒水石煨 牡丹皮 人参 白茯苓 绿豆粉各五钱 右为末。空心。米饮调下二钱。病虚者三服。忌生冷硬物半月。

挝脾丸

南星四两 半夏二两 舶上硫黄二两 轻粉三钱 锡胶三钱 雷丸一两 乾胭脂五钱 白牵牛炒一两 右为末。酒糊为丸。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生姜汤下。日进二服。

快活丸 消酒食。去积滞。散冷气。

枳壳 青皮 陈皮 丁香 砂仁 乌药各一两 三棱 蓬术 香附 萝卜子 栗楔 麦芽各三两 右糊丸。桐子大。服三五十丸。茶酒任下。

硇砂煎丸出圣惠方 治积聚气久不消散。腹胁胀痛。面无颜色。四肢不和。

硇砂二两不夹石者细研醋一升半与芫花末同煎如膏 芫花一两炒令黄色捣罗为末 川乌头半两炮裂去皮脐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木香半两 当归半两 鳖甲一两涂上醋煮令黄去裙襕 桂心半两 蓬莪廿□戍半两 荆三棱半两炮锉 乾漆三分捣碎炒令烟出 青橘皮三分汤浸去白瓤焙 右为细末同煎。煎中更入小蒸饼。和捣三百杵。丸如桐子大。每服食前。温酒下十五丸。

槟榔汤 治积聚结实。腹满刺痛。泄利不止。(方见2299页)

透膜丸出圣济总录 取积聚。

硇砂一钱 乳香一钱 粉霜一钱 硝石 礞石各一分二味同研匀细溶作汁用皂角子三枚旋放入烟绝为度候冷研每料用末三钱 硫黄 腻粉 白丁香 蜜陀僧 荆三棱末各一钱 巴豆二十一粒去皮心膜醋煮紫色研 右为末研匀。用枣肉丸如绿豆大。每服七丸至十丸。煎生姜橘皮汤下。小儿皂角子汤下。

麝香宽中丸出简易方 理中脘不快。胸膈痞闷。呕吐恶心。腹胁刺痛。饮食不思。

麝香二钱别研 沉香四钱细锉 木香半两 甘草炙一两 白檀香别末一两 甘松去土 陈皮去白 姜黄各二两 香附子炒去毛一两 缩砂仁一两五钱 右为末。次入麝香研和。熬甘草膏为丸。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细嚼沸汤下。不拘时候。

恒山丸出千金方 治胁下邪气积聚。寒热往来。如温疟。

恒山 蜀漆 白薇 桂心 鮠甲 附子 白术 鳖甲 庶□虫虫 贝齿各一两 蜚蝱六铢 右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以米泔清服五丸。日三服。

三棱煎丸

三棱八两 杏仁 萝卜子 大硼砂各一两五钱 神黡 麦糵 青皮 乾漆各二两 缩砂 丁香 蓬术各一两五钱 右为细末。薄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饮汤下。

如圣丸 治积聚癖块。一切所伤。吃食减少。日渐黄瘦。

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一两 丁香三钱 乌梅去核一两半 乾漆捣碎炒烟出一两 滑石一钱 右先捣罗四味为末。然后入巴豆同研匀。用粳米饭同烂捣。丸如粟米大。每服二丸至三丸。随所伤物下。更量虚实加减。

太乙神明再造感应丹出危氏方 治因虚滞冷。内积阴寒。形羸气弱。因虚有伤。停积胃脘。不能运化。或因气伤。冷失饥寒。饱餐过多。呕吐不止。心痛腹胀。疼不可忍。或大便频并。或久痢赤白。或霍乱吐泻。又治中酒呕哕。心胸痞闷。不思饮食。又治久病。荏苒岁月。渐至虚弱羸瘦。饮食迟化。大便或闭或泻。不拘久新。积冷气病。并皆治之。不过三服。便见痊愈。此药性温无毒。不损胃气。只磨化湿冷积聚。治气旋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丸。量虚实加减。温汤下。不拘时候。常服进食消酒毒。令人不中酒。又治小儿脾胃虚弱。累有伤滞。每服黍米大五粒。乾姜汤下。不拘时候。治病即有神效。此药近世盛行。有数方。唯此方乃太乙神明再造。功效神异。

肉豆蔻二两 荆三棱一两炮锉 拣丁香一两 荜澄茄一两 川面姜二两炮 木香一两 百草霜二两 黄蜡四两一作酒蜡 巴豆一百粒去皮研取霜 杏仁一百粒去皮尖另研 清油一两 右先将肉豆蔻、荆三棱、丁香、荜澄茄、川面姜、木香、百草霜。一处为细末。同巴豆、杏仁霜、一处拌匀。先下油热。次蜡熬閒。倾在药末内。和成剂。旋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丸。热水下。食后临卧服。小儿如黍米大二三丸。乾姜汤下。伤滞粪白有效。

五积散 治五积六聚。并酒积蛊气所伤。

石榴皮 荆三棱 巴豆 五灵脂 甜葶苈 大戟 芫花 甘遂 杏仁 大黄 乌梅 盐豉各等二分 以上一十二味。头醋三碗。煮尽乾。于砂锅内炒黄色。加陈皮、青皮、木香、瞿麦、豆蔻、砂仁、六味在内。一处相和。研为细末。每服一钱。空心温酒调下。病重二钱。如为丸。以醋打糊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一十五丸。至三十丸。伤酒葛根汤下。伤食盐汤下。气蛊木香汤下。水蛊樟柳根汤下。

顺逆丸 主久寒积聚。气逆不能食。

大黄一钱 黄芩 厚朴炙 乾地黄 桂心 滑石 杏仁去皮尖熬 黄连 麦门冬去心各四分 右捣合下筛。以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日再。服后食。不知稍增。以知为度。忌芜荑、生葱、猪头肉。

黄药针砂丸

针砂 青皮 陈皮 乾漆 黑牵牛 白矾 青矾 绿矾各四两 苍术半斤米泔浸一两 右除苍术半斤。余四味。用米醋两碗。将三矾共针砂。煮令醋乾。共为末。醋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一日一服。

积气丸 出圣济总录 治一切积滞。痰逆恶心。霍乱吐泻。膈气痞满。胁肋积块。胸膈膨闷。呕哕多痰。泄痢不止。

代赭石煅醋碎研 礞石研各一两 桂去粗皮 赤茯苓去黑皮 硼砂研 青橘皮去白焙各半两 胡椒四十九粒 巴豆去皮心膜研四钱 右捣罗四味为末。与四味研者和匀。酒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至三丸。食后木香汤下。

三棱煎丸出和剂方 治积。顺气宽中。消积滞。化痰饮。治中脘气痞。心腹坚胀。胁下紧硬。胸中痞塞。喘满短气。喑。心气不通。呕吐痰逆。饮食不下。大便不调。或泻或秘。

杏仁汤浸去皮尖麸炒黄色 硼砂飞研一两 神黡碎炒 麦糵炒各三两 青皮去白 乾漆炒 萝卜子微炒各二两 三棱生细锉捣为末八两以酒三升石器内熬成膏 右为末。以三棱膏匀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温米汤饮下。食后服。加阿魏丸姜汤下。

蓬莪廿□戍丹出御药院方 治久患癖瘕积聚。心腹胀闷。饮食减少。四肢困倦。欲成痨瘵。常服调和荣卫。美进饮食。消积聚。长肌肉。

蓬莪廿□戍 荆三棱 木香 白芍药 鳖甲各半两 白术 人参各一两 当归二钱半 右为细末。用浸蒸饼为丸。如豌豆大。每服三十丸。食后温粥饮下。

握药宣疾。

巴豆 乾姜 韭子 良姜 硫黄 甘遂 白槟榔各等分 右为末。研饭为丸。如中指头大。用时早朝。用椒汤浸手了。麻油涂手掌中。握药一丸。移时便泻。欲得泻止。即以冷水洗手。男左女右手心握。本事方有肉桂、附子。

生姜橘皮丸出杨氏家藏方 治气。消饮去痰。温中散寒。美进饮食。

陈橘皮一斤 生姜一斤薄切 神黡二两 右为细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米饮热水下。食后。无问老幼皆可服。

七香丸 通中快气。

丁香 檀香 益智仁 甘草各一两 木香 蓬莪廿□戍一两半 香附子一两半 右七味。甘草膏丸如鸡头子大。服时姜汤嚼下两三粒。治一切结实。冲胸膈恶气。用水姜汁煎服。治积聚痰饮。不下饮呕逆。及腹内诸疾。宣一切宿滞。以续随子研碎。酒服之。不过三颗。当下恶物。又单方日服十粒。泻多以酸浆水薄醋粥吃。即止。治身热。腹中积聚。邪气痞中。如火烧烦闷。以凝水石研水饮之。治胸膈中积食。以醋水引之。下气止渴。用温荸荠临卧啖三枚而寝。生熟皆宜。

取积妙应丸 家传经验。专取男子女人小儿。诸般积滞气多。因茶酒生果肉面所伤。又为悲忧喜怒之气。郁结心怀。积成癖脾症瘕。大如杯碗不消。诸种虫积。及治黄疸水蛊。遍身浮肿。翻胃吐食。九种心痛。一切风症。妇人血瘕淋带。经脉不通。腹内如怀胎孕。及成鬼胎。小儿脾疳积滞。并皆治之。此药不动元阳真气。服后肚腹平复。亦不疼痛。虽年幼气弱。小儿加减服。有利无害。

槟榔一斤 大黄一斤 牵牛末半斤 杜仲半斤 芜荑仁半斤另研 雷丸半斤 鹤虱四两 锡灰四两 阿魏二两另酒化开揉 右为细末。用皂角去皮弦子。净一斤半。热水泡浸搓。橘水汁滤去滓。与药末皂角水再入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称四钱重。作一服。五更用葱白七根。熬汤送下。仍以枣儿三个。食之压药。次早天明。脏腑一行后。取下恶积之物。如有积者。尽去数行。如止见稀水无积物。即用温薄米粥补住。

治诸般积滞神效。

沉香一钱 木香半钱 雷丸二钱 青皮半钱 荆三棱一钱 黑牵牛头末一钱半 石三棱一钱 缩砂半钱重 蓬莪术一钱 槟榔半钱重 白牵牛头末一钱重 右为细末。先将水一大碗。隔宿滚五七沸。露一宿。空心。每服四钱调服。如多时不动。再服二钱。行五七遍不止。用白米汤补之。小儿服二钱。妇人加琥珀。吃药后。忌诸般生冷物。油酱醋三日。用白粥。

妙香丸出圣济总录 治积聚留滞。胸膈痞闷。呕哕吐逆。心腹刺痛。胁肋胀满。噫气吞酸。宿食不消。□□玄癖结块。四肢倦怠。不思饮食。

槟榔一钱锉 桂去粗皮 丹砂研 麝香半钱(分)研 桃仁去皮尖双仁炒各半两 巴豆二十五粒去皮心膜研出油 附子炮裂去皮脐一两 右为末。温浸炊饼。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一丸。食后温木香汤下。生姜汤下亦得。更量虚实加减。

积气丸出圣济总录 治一切积滞。痰逆恶心。吐泻霍乱。膈气痞满。胁肋积块。胸膈膨闷。呕哕心疼。泄泻下痢。

大戟 龙胆 木香各半两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研 代赭煅醋淬 赤石脂水飞研各一两 巴豆去皮心膜研出油一钱 右研极细。以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阴乾。经十日方可服。每三丸至五丸。木香汤下。温汤热水亦可。

感应丸出卫生家宝方 治虚中积冷。气若有伤。停积胃脘。不能传化。或因气伤冷。因饥饱食。醉酒过多。心下坚冷。两胁胀痛。心腹大疼。霍乱吐泻。大便频数。并后迟滞。久痢赤白。脓血相杂。米谷不消。愈而复发。又治中酒呕吐。痰逆恶心。喜唾头旋。胸膈痞闷。四肢倦怠。不欲饮食。又治妊娠伤冷。新产有伤。日久有积寒。吃热药不效者。又治久病形羸。荏苒岁日。渐致虚弱。面黄肌瘦。饮食或进或退。大便或秘或涩。不拘久新积冷。并悉治之。大病不过三服。便见全愈。此药温无毒。并不燥热损胃气。亦不吐泻。祗是磨化积聚。消逐湿冷。疗饮食所伤。快三焦滞气。旋丸如绿豆大。每服三五粒。量虚实加减。温水吞下。不拘时候服。进饮食。消酒毒。令人不中酒。又治小儿脾胃虚弱。累有伤滞。粪白鲊臭。下痢水谷。每服五粒黍米大。乾姜汤下。不拘时候。

百草霜用村庄家锅底上刮者细研二两 南木香去芦头二两半 杏仁百四十枚肥者去双仁及皮尖汤浸一宿别研 丁香 肉豆蔻去粗皮用各一两 巴豆七十枚去皮心膜炒研细出尽油如粉 川乾姜炮制一两 右除巴豆粉、百草霜、杏仁、三味外。余四味捣为细末。与前三味同拌研令细。用好蜡匮和。先将蜡六两。閒化作汁。以重绵滤去滓。以好酒一斤。于银器内煮蜡。閒数沸倾出。候酒冷。其蜡自浮。取蜡称用。凡春夏修合。用清油一两。于锅内熬令末散香熟。次下酒煮蜡四两。同化作汁。就锅内乘热。拌和前项药末。秋冬修合。用清油一两半。同前煮熟作汁。合匮药末成剂。分作小锭子。以油单纸裹。旋丸服饵。此高殿前家方也。若腹疼痛不可忍者。当服此药。以大便通利为效。或未通。更宜倍加丸数。虽多服无害。以利为期。若利后腹大不调。或泄泻不止。或愈见绞痛。当以家菖蒲煎汤解之。却于口□父咀方中。选药调理。自能平复。或者见服药之后。痛或愈甚。既已流利。而痛未除。便谓前药之讹。殊不知乃阴阳扰乱。脏气未平。久当自定。

积聚汤一名大攻气汤 治积气。或一边。或左右。或不循行上下。或肌肉之间。如鸡刀所锉。其气不得见。令人腹中痛满。由惊忧思怒。或冒寒热。留而不去。为伏郁之气。因气流行。随经上下。相搏而痛。久令人痞闷。其脉短涩。胃之聚气。状如症瘕。攻刺腰胁。上气滞塞。小腹月□真胀。大小便不利。或泄泻淋沥无度。

三棱 莪术 青皮去白 陈皮去白 桂心不见火 藿香叶 桔梗去芦锉炒 益智仁 香附子各一两半 甘草三钱炙 右口□父咀。每服五六钱。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温服。食前。

捶凿丸 疗腹中积聚。邪气寒热。消谷。

甘遂 荛花 芫花 桂心 巴豆 杏仁 桔梗各一钱 右荛花、芫花。熬令香。巴豆、杏仁、去皮。熬令变色赤。各药捣下细筛。捣合丸。以白蜜捣万杵。丸如小豆大。一丸。日三行。常将服之。伤寒增服。膈上吐。膈下泻。小儿亦服。妇人兼身亦服。名曰捶凿。以消积滞。忌猪肉芦笋生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