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国学名著>普济方>卷一百四十三 伤寒门 伤寒下痢附论

《普济方》卷一百四十三 伤寒门 伤寒下痢附论·

卷一百四十三 伤寒门

普济方卷一百四十三 伤寒门 伤寒下痢附论

夫伤寒病。若表实里虚。热气乘虚而入。攻于肠胃。则下赤黄汁。若湿毒气盛。则腹痛壮热。下脓血如鱼脑。或如烂肉汁。若寒毒入胃。则腹满身热。下痢者。不可攻其表。汗出必胀满。表里俱虚故也。伤寒六七日下利。更发热而痢者。其人汗不止者死。但有阴无阳故也。下痢有微热。其人渴。脉弱者。今自愈。脉沉弦者。为下重。其脉大者。为未已。脉微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少阴病。八九日而身体手足尽热。在膀胱。必便血下痢。阳明病下痢。其脉浮大。此皆为虚。强下之故也。伤寒下痢。日十余行。其人脉反实大者死。

又云。伤寒下痢其种固多。然皆由表实里虚。寒热湿气。乘虚客搏于肠胃之间。肠胃随其所伤而下。若寒则青白。热则黄赤。若寒热相杂。则赤白俱下。兼以湿毒。则又下脓血如鱼脑。如烂肉也。其候不同。有下痢而脉虚者。有下痢而脉实者。有湿毒胜而腹痛者。有热气盛而烦渴者。有津液搏滞而肠垢者。有燥屎结聚而谵语者。其要固在审别虚实治之也。

下利须别阴阳。三阳下利。身热。太阴下利。手足温。少阴、厥阴下利。身凉无热。此大概也。自利不渴。小便色白。脉微。清谷。厥冷恶寒。凡此皆寒。渴欲饮水。屎色不如常。泄下赤黄。发热后重。凡此皆热毒之风邪入胃。木来胜土。故大肠暴下。其里虚协热者。下利尤多。或解散。或攻泄。或温中。或固下焦。或利小便。随证有条。但不容发汗。盖邪气内攻。若外复泄其津液。则胃气转虚。必胀满矣。然则下利之脉何如。曰。身凉脉小者顺。身热脉大者逆。大则为虚。微弱则自止。滑而数者。是又有宿食也。若夫下利谵语而目直视。下利厥燥而不得眠。下利发热汗不止。或厥不止。下利厥冷无脉。灸之身不温。而脉不回矣。

张仲景伤寒论。阳明无下痢证。不可下。或有云。下利其脉浮大者。此皆为虚。以强下之故也。设脉浮革。因而肠鸣。当温之。与水即哕。协热利者。曰肠垢。脐下必热。便中垢秽赤黄。或饮水。乃热也。黄芩汤。白头翁汤。檗皮汤。此证惟黄芩最妙。凡协热下利通用之。胃寒利者。曰鸭溏。脐下必寒。腹胀满。便中黄白青黑。或清谷。四逆汤。理中汤。白通加附子汤。寒毒下利。面带阳者。下虚也。温毒利者。腹必痛。下脓血如鱼脑。如烂肉汁。桃花汤。地榆散。黄连阿胶汤。或用除温汤。胃风汤加木香。下利谵语。有燥屎也。脉不微细。可下之。用小承气。三部脉平。心下硬而下利者。肠胃积结也。急下之。阴毒阳毒亦有下利。下痢身痛。腹满。清谷。急救里。用四逆。服药后。清谷止。但身痛者。急解表。用桂枝汤。

风邪入胃下利。热败毒散。冷则金不换正气散。或加乾姜、木香。假如他病肠风失血。崩中漏血之人。继而下利。大肠里急。痛不可忍。虽与巴粉取积。已行痚导。其痛独存者。此非积也。荣血亏少。阳刚胜阴故尔。后药当以川芎为佐。荣气一调。其痛立止。设或小便不通。五苓散不能作效。当以分心气饮。加川芎、麦门冬与之。自然快利。或蕴热血利。腹中痛甚。脉通条热痛未得平。亦当为之调血。

诗曰。脏结无阳舌结胎。阴筋结痛引脐来。虽然饮食全如故。下利频烦不可回。

脏结者。脏气闭结而不复流布也。一息不运机缄穷。一毫不续穹壤判。脏其可结乎。外证有如结胸。但饮食如故。时时下利为异耳。其脉寸浮。关沉细而紧。无阳舌胎阴筋者。亦名脏结。于此而图其痊济。岂不难矣哉。脏结无阳证。不往来寒热。或寒而不热。其人反静。舌白胎者。皆不可下也。盖其邪未全成热。犹带表寒。可刺关元穴。仍与小柴胡汤加生姜。

黄连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吐下后。毒气不解。致成下痢。是阴阳二气未和。

黄连三分去须微炒 人参二两去芦头 黄芩三分 乾姜半两炮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阿胶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壮热头痛。四肢烦疼。未经发汗。下之大早。遂令汗出下痢不止。

阿胶一两捣碎炒令微燥 黄连三分去须微炒 葛根一两锉 黄芩三分 右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治伤寒夹热。腹痛下痢方。出圣惠方

川升麻 黄连去须微炒 当归锉微炒 赤芍药 桂心 黄檗微炙锉 甘草炙微赤锉以上各三分圣济方以上各半两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温服。圣济方。锉如麻豆。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名升麻黄连汤。

犀角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热毒。攻肠胃下痢。困绝。

犀角屑一两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龙骨一两 当归一两锉微炒 人参三分去芦头 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煎至五分。不计时候。温服。圣济方。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名龙骨汤。

赤芍药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下痢。腹痛不可忍。

赤芍药 当归锉微炒 黄芩去黑心 黄连去须微炒以上各三分圣济方以上各三两 伏龙肝一两圣济作一两五钱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济方。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名芍药汤。

黄耆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下痢。烦热不止。每有所注。涩滞疼痛。

黄耆一两锉 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大腹皮一两锉 黄连三分去须微炒 赤茯苓一两 赤芍药一两 甘草三分炙微赤锉 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服。

大青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烦热不解。下痢困笃。

大青一两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圣济作半两 阿胶一两捣碎炒令黄燥 赤石脂一两圣济作半两 栀子仁半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入豉五十粒。薤白三茎。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济方。作水一盏半。入豉一百粒。薤白五寸。同煎至八分服。名大青汤。

治伤寒洩痢。或渴。不得下食。虚而烦呕方。出圣惠方

附子半两炮裂去皮脐 乾姜半两炮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犀角屑三分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葱白五寸。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秦皮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腹中微痛。下痢不止。

秦皮三分 黄连三分去须微炒 白头翁半两 阿胶三分捣碎炒令黄燥 当归半两锉微炒 右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一方无当归。

豉薤汤出千金方 治伤寒暴痢腹痛。及温毒内虚外攻胃。下黄赤汁。烂肉汁。赤滞。诸毒热。

豉一合 薤白一握长三寸 栀子仁五枚擘 右以水一大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惠草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热毒在胃。下痢。

惠草一两外台秘要作二两 黄连二两去须微炒外台秘要作四两 当归一两锉微炒外台秘要作二两 右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外台秘要方。水六升。煮得二升。适寒温。饮五合。日三。忌猪肉、冷水等物。名惠草汤。治伤寒。除热。止下痢。

黄连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下痢。谎语。心中虚热。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牡蛎三分烧为粉 龙骨一两 当归三分锉微炒 人参三分去芦头 赤石脂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右为散。每服三钱。粥饮调下。不计时候。

牡蛎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壮热下痢。烦渴。

牡蛎一两烧为粉 龙骨一两半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乌梅肉三分微炒 右为散。每服二钱。粥饮调下。不拘时候。圣济方。空心食前调服。

又方出圣惠方

黄连三分去须微炒 当归三分锉微炒 赤石脂二两 子芩三分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粥饮送下。不计时候。

治伤寒下痢。不能食。(方见1364页黄连丸)

治伤寒后痢。日久津液枯竭。四肢浮肿。口乾。出本草

右用冬瓜一枚。黄土泥厚裹五寸。煨令烂熟。去土。绞汁服之。

赤石脂禹余粮汤 治伤寒下痢不止。心中痞硬。利在下焦者主之。(方见966页)

诃黎勒丸 治伤寒后。脓血痢。下部疼痛。

诃黎勒炮去核 人参各一两 白茯苓去黑皮 当归切焙 木香 白芷各三分 牡丹皮半两 右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五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饮下。日再。

香豉汤 治伤寒后下痢赤白如烂肉。壮热。大肠痛。

豉半合 山栀仁 乌梅肉 甘草炙各一分 薤五茎 右锉如麻豆。分二服。每服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

黄连当归丸出肘后方一名赤石脂丸 治伤寒后热痢。

黄连去须锉炒 当归切焙各一两 乾姜炮各半两 赤石脂半两 右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五百下。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饮下。日进三服。

地榆饮 治伤寒后下痢赤白。

地榆二两 赤石脂四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日再。

当归汤 治伤寒时气后下痢不止。

当归切焙 黄连去须锉炒 黄檗去粗皮 地骨皮各一两 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下蜜一合。搅匀。食前温服。

龙骨丸 治伤寒后脏腑虚冷。下痢白脓。腹痛。

龙骨 乾姜炮 附子炮裂去皮脐等分 右捣罗为末。醋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前。米饮下。日再。

黄连丸 治伤寒后一切痢疾。无问冷热腹痛。

黄连去须炒二两 木香 吴茱萸汤洗三次炒乾各一两 右捣罗为末。面糊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米饮下。

千针散 治伤寒后下血。及疮子后下血。

千针草 地榆 防风去芦 生乾地黄焙 定粉炒各半两 硼砂二钱 右捣研为散。每服一钱。空心食前。米饮调下。

贯众散 治大人小儿伤寒后余毒有热。下血不止。

贯众逐叶摘下令净 黄檗去粗皮蜜炙等分 右捣为散。每服一钱至二钱匕。煎黑豆汁。放温调下。

胜金散出肘后方 治伤寒后阳毒入胃。下血频并。疼痛不可忍。

郁金大者五枚捣 牛黄研皂子大 右捣研为散。每服一钱。以醋浆水一盏。同煎二沸。温服。

黄连散 治伤寒后挟热。下血不止。

用黄连去须。为末一两。鸡子白和饼烧黑。再捣罗为末。每服一钱匕。温酒调下。不拘时候。日再。

责毒汤 治太阴病。下痢赤白痛。下重。此凉折热。或水谷寒热所致。

罂粟谷 地榆 白术 诃子 青皮 甘草 当归 紫橘叶各一两乃旱莲叶是照堂红者 右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七合。若但下血。有寒湿者。加乾姜一两。

调中汤出医方集成 治秋夏之间暴寒折于盛热。热结于四肢。则壮热头痛。自汗。寒伤于胃。则下痢。或血或水。脉数弦洪。胃热不停。饮食而吐。宜服和之。

大黄去皮酒洗三两 葛根 芍药 桔梗 黄芩 茯苓 藁本 白术 甘草炙各一两 右以水七升。先煮葛根。减三升。去上沫。内诸药。再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得快利。壮热便歇。小儿减与服。安常云。久年肠风。下之亦瘥。

化毒散 治厥阴病。大便脓血赤黄者。宜消其毒。

槐花 贯众各等分 右捣筛。取艾一分。糯米七合。水一升。煮取五合。和方寸匕服。大便频。色变为度。

坚止汤 治伤寒下痢赤白脓血。腹中痛者。

黄连 吴茱萸 厚朴各一两 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五合。去滓。温服五合。欲作丸。炼蜜丸如梧桐子大。白水饮下三十粒。热多。减吴茱萸半两。一方乾姜代茱萸。

瞿麦汤 治伤寒下痢赤白脓血。下重。或不能便。或小便少。当逐其邪则愈。以肠痹故也。

瞿麦二两 扁竹 甘草 车前子各一两 大黄二两 栀子 木通 滑石各五钱 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五合。下其蓄毒。排其脓血。未愈。再服。

增损四物汤出永类钤方 治少阴下痢。手足冷。无热候者。

甘草炙二两 人参 龙骨各二两 黄连 乾姜各一两 附子一枚炮裂去皮脐 右锉散。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日三服。不瘥复作。下痢腹痛。加当归二两。呕者。加橘皮一两。

豉薤汤 治伤寒暴下。及滞痢腹痛。

豉一升 薤白一把寸切 右以水三升。煮令薤熟。漉去滓。分为再服。不差复作。

通草汤 治伤寒下痢。脉微。足厥冷。

通草 乾姜各一两 枳实四两炙 附子一枚炮令裂破 人参一两 右切。以水六升。煮取二升。适寒温。饮五合。日三。不瘥。稍加至七合。忌猪肉。

阮氏桃花汤出金匮方 治伤寒后。赤白滞下无数。

赤石脂八两冷多白滞者减四两 粳米一升 乾姜四两冷多白滞者加四两 右以水一斗。煮米熟汤成。去滓。服一升。不瘥复服。热多则带赤。冷多则带白。张仲景伤寒论。煮汤和赤石脂末一方寸匕服。

犀角汤 治伤寒下痢恶血不止。

乾姜一两 犀角一两末 地榆一两 蜜二合 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半。去滓。下蜜。更煮至一升。分三服。自愈。此治热毒蛊利。

治伤寒下痢后更烦。按之心下软者。虚损也。

栀子十四枚擘 豉四合 右以水四升。煎栀子取二升半。内豉。更煎取一升。去滓。分再服。得吐。余勿服。自呕痈脓者。不可服。呕脓尽乃愈。若无栀子。用乌梅十四枚亦可。

治少阴病下痢。咽痛。胸满心烦。

以猪肤一斤。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加白蜜半分。粉五合。熬香。和匀相得。温分六服。

伤寒下脓血痢附论

夫伤寒后变成血痢者。本病瘥之后。热毒未散。乘虚攻于肠胃。与津液相搏。故下痢脓血。毒气甚。则壮热而腹痛。湿毒加之。则所下如鱼脑。或如烂肉。又伤寒未解。少阴病下痢。便脓血者。亦湿热相搏故也。

歌曰。下脓血室必谵言。湿毒无如肠垢鲜。消谷粪坚脐下蓄。膀胱热结六条全。

冲脉为血室也。男女均有此血气。亦均有此冲脉。冲之得热。血必妄行。在男子。则为下血谵语。在妇人。则于经水适去之时。经气尚虚。邪乘虚入。或热退而胸满谵语。或蓄血而寒热似疟。皆谓之热入血室。私窃怪夫世俗常谈。凡病皆先调气。而血之一字。念不到焉。其间三才之理血。则曰妇人有之。不思血气即阴阳也。负阴抱阳。中两间而为人。谁独无此血气哉。否则张朱之书。所谓桃仁承气汤。抵当汤丸之类。是特为妇人设耳。然而血证三昧何如。曰挟血者。脉来乍涩乍数。闪灼明灭。或沉细而隐伏也。若夫血热交攻。则寸关洪盛。大抵多于左手见之。左手主血。固如是耳。经云。血上逆则妄。血下蓄则狂。下焦蓄血。小便必自利。血结之处。又当以此推之。外证具于吐血汗解。阳明病。下血谵语。或胸胁满如结胸。暮夜如见鬼状。此为热入血室。头汗出者。刺期门以泻肝。若不刺。合用小柴胡汤。加生地黄、枳壳、栀子仁。腹痛身热。下脓血如鱼脑。如烂肉汁。曰湿毒。桃花汤。地榆散。黄连阿胶丸。治要方。用胃气汤加木香。或除热汤。热气乘虚入于肠胃。脐下有热。泄利赤黄白肠垢。黄芩汤。白头翁汤。檗皮汤。无表里证。已下后。脉数不解消谷易饥多日不大便此有瘀血。桃仁承气汤抵当汤。或小柴胡加桃仁、大黄。又脾弱证。胃热消谷。有本条。下焦蓄血。其人如狂。小肠结急。小便必自利。与抵当丸。或小柴胡加桃仁、大黄。抵当汤太峻。合用者。只与抵当丸。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而自利下者愈。不愈。用桂枝汤。瘀血。炙甘草半钱。川芎、香附倍之。枳壳又倍之。新汲水煎。入醋。下失血。少血或赤。脉迟或谙。脉不出。汤剂中须以人参为佐。期门即三焦之府。取穴以病人中指中节为寸。令仰卧。从脐心正中。向上五寸。以墨点定。从墨点两边。横量各二寸半。大约直两乳。是期门穴也。针入四分。此证治论穴法。可与咳逆条。乳下穴参用。

犀角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表实里虚。热气乘虚攻于肠胃。下脓血。或如烂肉。或如鱼脑。腹痛壮热。

犀角屑半两 黄檗半两炙赤锉 黄芩半两 漏芦一分 黄连三分去须微炒 当归半两锉微炒 牡蛎半两烧如粉 艾叶一分微炒 醋石榴皮半两微炒 桑寄生半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薤白五寸。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地榆散出永类钤方 治伤寒热毒不解。日晚即壮热腹痛。便痢脓血。

地榆锉 黄连去须微炒 犀角屑 茜根 黄芩去黑心以上各一两 栀子仁半两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薤白五寸。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圣济方。一方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八分。去滓。食前温服。名犀角汤。一方每服三钱。水一盏。薤白三寸。同煎六分。去滓。不拘时。温服。名地榆汤。

黄连阿胶汤出千金方 治伤寒热毒入胃。下痢脓血。

黄檗一两微炙锉外台秘要作二两 黄连二两去须微炒外台秘要作四两 栀子仁半两外台秘要作十四枚擘 阿胶一两捣碎炒黄燥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外台秘要方。四味。水六升。煮三味。取三升。去滓。内胶令烊。温分再服。忌猪肉、冷水。名檗皮汤。治伤寒后下痢浓血。

治伤寒热毒入胃。大便脓血。腹中□□□痛。出圣惠方

黄连半两去须微炒 赤石脂一两 当归半两锉微炒 乾姜一分炮 赤芍药半两 黄芩半两 右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入粳米五十粒。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

竹茹饮子出圣惠方 治伤寒下痢脓血。

竹茹半两 子芩半两 川升麻半两圣济作一两半 木通锉半两圣济作三分 赤芍药半两 黑木耳一两微炒圣济作一两半 右细锉。和匀。每服半两。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入生地黄汁半合。搅令匀。不计时候。温服。圣济方。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六分。入生地黄汁一合。搅匀。食前温服。名竹茹汤。治伤寒后下血。

治伤寒热毒下痢脓血。腰脐下疼痛。出圣惠方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龙骨一两 当归一两锉微炒 黄芩半两 牛黄一分细研麝香一分细研 右为细散。每服二钱。粥饮调下。不计时候。

地榆散 治伤寒热毒下痢脓血。或如赤小豆汁。腹痛烦闷。

地榆三分锉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柏叶三分炙微黄 黄檗三分微炙锉 黄芩三分 龙骨一两 赤石脂一两 赤地利一两 阿胶三分捣碎炒令黄燥 犀角屑一分 右为细散。每服二钱。粥饮调下。不计时候。

黄连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热毒下痢脓血。腹痛。

黄连去须微炒 当归锉微炒 阿胶捣碎炒令黄燥 黄芩 赤芍药各四分 地榆三分 甘草半两炙微黄 右为细末。每服二钱。粥饮调下。不计时候。

茜根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热毒下脓血痢。及腹痛壮热。

茜根一两 龙骨一两半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犀角屑一两 黄檗半两微炙锉 黄芩三分 赤地利一两 赤鼠尾花一两 右为细散。每服二钱。粥饮调下。不计时候。

治伤寒热毒入胃。下痢脓血方。出圣惠方

龙骨二两 黄连一两半 木香一两 右为细散。每服二钱。粥饮调下。不计时候。

赤石脂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腹痛。下痢脓血。日夜不歇。

赤石脂半两 乾姜一分炮裂锉 厚朴半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诃黎勒皮半两炒微黄 右为细散。每服二钱。粥饮调下。不计时候。圣济方。食前。米饮调下。日三服。

乌梅丸出圣惠方 治伤寒下痢腹痛。

乌梅肉三分微炒 黄连三分去须微炒 当归三分锉微炒 诃黎勒皮三分炒微黄 阿胶半两捣碎炒令黄燥 乾姜一分炮裂锉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粥饮送下。不计时候。圣济方。每服食前。米饮下二十丸。加至三十丸。治伤寒后。温热不除。下痢脓血。昼夜无度。

香连散 治伤寒后。下痢脓血疼痛。

木香半两 黄连去须一两 青橘皮去白焙半两 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米饮调下。不拘时候服。

黄连汤出活人书方 治伤寒热病瘥后。下痢脓血不止。

黄连去须炒一两 黄芩去黑心三分 栀子仁一分 阿胶炙令燥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以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之。

黄耆汤 治伤寒后下痢。赤多白少。所注涩痛。宜服之。

黄耆一两 枳壳去瓤麸炒 大腹皮各半两 黄连去须三分 白茯苓去黑心 芍药各一两 甘草炙三分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治伤寒后。下痢脓血方。

龙骨二两 黄连去须炒一两 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食前。米饮调下。日三夜一。

黄连丸 治伤寒热病后。热毒下痢脓血。

黄连去须炒三分 乌梅肉炒二两 右捣罗为末。炼蜜。少入蜡。和捣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米饮下。加至三十丸。

赤石脂汤出肘后方 治伤寒下痢脓血。腹痛不止。

赤石脂一两 乾姜炮 附子炮裂去皮脐 当归切焙各半两 芍药一两 右锉如麻豆。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一方无附子。

木瓜汤 治伤寒后下痢脓血。时复憎寒。

乾木瓜焙 白术 白芷各一两 黄连去须两半 附子炮裂去皮脐 石膏碎研 赤石脂 桑根白皮各二两 桂去粗皮 芎?各一两 当归一两半 白豆蔻去皮一分 芍药三分 黄芩去黑心半两 龙骨二两 右口□父咀。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半。入生姜一分。拍碎。同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白芷黄连汤 治伤寒后下痢脓血。食物不得。气胀腹满。

白芷去粗皮一两 黄连去须一两 天雄去粗皮脐炮裂一两半 地榆一两 桂去粗皮一两 当归锉焙一两半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一两半 黄耆细锉一两 赤石脂一两半 白术一两 诃黎勒皮煨一两半 乾姜炮半两 黄芩去黑心半两 芎?一两半 吴茱萸洗焙炒半两 龙骨一两半 右锉如麻豆。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腹温服。日三。

檗皮汤出活人书方 治伤寒下痢。亦治热入血室。

檗皮三两 黄芩二两 黄连一两 右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八分服。腹痛。加山栀子。小便不利。加赤茯苓、阿胶煎。

治伤寒热毒下血出肘后方

用羚羊角末。服之即瘥。又疗疝气。

黄芩汤出杨氏家藏方 治伤寒太阳少阳合病。自下痢。

黄芩三分 芍药 甘草各半两 右口□父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半。枣二枚。煎至一盏。去滓。温服。

紫参汤出金匮方 治下痢肺痛。

紫参半斤 甘草三两 右以水五升。先煮紫参。取二升。内甘草。煮取一升半。分温三服。

诃黎勒散出金匮方 治气痢。

右用诃黎勒十枚。煨为散。粥饮和。顿服。

七宣丸出济生拔粹方 治伤寒汗下后。里急后重下痢者。

大黄一两 桃仁十二个去皮尖 木香五钱 槟榔五钱 诃子皮五钱 右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服五十丸。温水下。

承气汤出千金方 治下血。

枳实五枚 芒硝半升 大黄四两 甘草二两 右四味。口□父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适寒温。分三服。如人行五里进一服。取下利为度。若不得利。尽服之。

伤寒自利附论

夫伤寒自利何以明之。自利者。有不经攻下。自然溏泻者是也。自利多种。须知冷热虚实。消息投汤。无致失差。杂病自利。多责为寒。伤寒下利。多由协热。其与杂病有以异也。表邪传里。里虚协热则利。不应下而便攻之。内虚协热遂利。是皆协热也。又合病家。皆作自利。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太阳与少阳合病。必自下利。黄芩汤主之。阳明与少阳合病。必自下利。大承气汤主之。三者皆合病下利。一者攻里。一者和解。所以不同者。盖六经以太阳、阳明为表。少阳、太阴为在半表半里。少阴、厥阴为在里。太阳、阳明合病。为在表者也。虽曰下利。必发散经中邪气而后已。故与葛根汤以汗之。太阳与少阳合病。为在半表半里者也。虽曰下利。必和解表里之邪而后已。故与黄芩汤以散之。阳明与少阳合病。为少阳邪气入腑者也。虽曰下利。必逐去胃中之实而后已。故与承气汤以下之。是三者异也。下利家。何以明其寒热耶。且自利不渴。属太阴。以其脏寒故也。下利欲饮水者。以有热也。故大便溏。小便自可者。此为有热自利。小便色白者。少阴病形悉具。此为有寒。恶寒脉微。自利清谷。此为有寒发热。后重。泄色黄赤。此为有热。皆可理其寒热也。凡腹中痛。转气。下趣小腹者。此欲自利也。自利家。身凉脉小为顺。身热脉大为逆。少阴病。脉紧下利。脉暴微。手足反温。脉紧反去者。此为欲解。下利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是知下利脉大为逆。而脉小为顺也。自利宜若可温。理中白通诸四逆辈。皆温脏止利之剂。又有肠胃有积结。与下焦客邪。皆温剂不能止之。必也或攻泄之。或分利之而后已。经曰。理中者。理中焦。此利在下焦。宜赤石脂禹余粮汤。复不止。当利其小便。是泄在下焦。渗泄而聚利者也。少阴病。自利清水。色纯青。心下必痛。口乾燥与下利。三部皆平。按之心下革□更。或脉沉而滑。或不欲食而谵语。或瘥后至年月日复发。此数者。皆肠胃有积结。而必须攻泄者也。内经有曰。大热内结。注泄不止。热宜寒疗。结伏须除。以寒下之。结散利之。大寒凝内。久利泄溏。愈而复发。绵历岁年。以热下之。寒去利自止。通因通用。下利虽有表证。又不可发汗。以下利为邪气内攻。走津液而胃虚也。故经曰。下利不可攻表。其汗出必胀满者是矣。大抵下利。脱气至急。五夺之中。此为甚者。其或邪盛正虚。邪拥正气下脱。多下利而死。何以言之。经曰。下利日十余行。脉反实者死。发热下利至甚。厥不止者死。直视谵语。下利者死。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脉不还死。少阴病自利。复烦燥。不得卧寐者死。此数者。皆邪拥正气下脱而死者也。金匮要略曰。六腑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五脏气绝于内者。利下不禁。呜呼。疾成而后药。虽神医不可为已。气既脱矣。孰能治之。

白术丸 趺阳脉沉而缓。沉则胃气强。缓则大便频。沉缓相搏。小便难。其胃为约。

白术 乾姜 茯苓各二两 右蜜丸如桐子大。白饮服二十丸。以效为度。

诃黎勒饮 治伤寒后气不和。自利无度。

诃黎勒皮四枚二生二煨 草豆蔻四棵二生二煨去皮 右粗捣筛。每服二钱。以浆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温服。

燥肠丸出济生拔粹方 治伤寒汗下后。大小便自利。肠中痛者。

附子一个炮 龙骨半两 乾姜一两 吴茱萸半两 米谷半两 诃黎勒皮半两 右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水下。利止勿服。

参附汤出如宜方 治自利。上炎烦燥。坐卧不安。脉迟。

人参半两 附子制一两 右口□父咀。分作三服。姜十片。煎。食前温服。又宜既济方。

四逆汤出易简方 治阴证伤寒自利不渴。呕哕不止。或吐利俱作。小便或涩或利。脉微欲绝。腹痛胀满。手足厥冷。或咳或悸。内寒外热。下利清谷。四肢沉重。或汗出厥逆者。或汗出热不去者。并宜服之。及治一切虚冷厥。理中汤方中。亦互言之。或伤寒病在表。医误下之。致下利不止。虽觉头疼体痛。发热恶寒。四肢拘急。表证悉俱。未可攻表。宜先服此药。以助阳救里。次服桂枝汤。以解表证。

甘草一两 乾姜一两半 熟附子三分 右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六分服。服此药利止而亡血者。加人参半两。面赤者。每服加葱白一茎。腹痛者。加芍药一两。呕者。加生姜一两。咽痛者。加桔梗半两。利止脉不出。加人参一两。霍乱吐泻之后。最宜服之。阴证伤寒。或无汗。唇青面黑。身背强痛。四肢厥冷。昏不知人。未尝服四逆汤者。先与附子散三分。用附子、官桂、当归、白术各半两。半夏、乾姜各一分。加葱白煎服。被覆取汗。

伤寒大便不通附论

夫伤寒阳脉微。而汗出少。为不及。自和。汗出多。为太过。阳明脉实。因发其汗。汗出多者。亦为太过。太过则阳气绝于里。绝于里。则津液竭。致热结在内。故大便牢而不通也。

伤寒大便不通者。胃府实也。盖因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亡其津液。胃中乾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此阳明证也。当下之。然有阳明证不可下者。当问其小便日几行。若本小便日三四行。今日再行。故知大便不久出。为小便数少。津液当还胃中。故知不久必大便也。如此则伤寒呕多。虽有阳明证。其不可下明矣。大凡胃中有燥粪。法当以汤水和之。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所谓结燥。下之无害。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革□更后必溏。不可下。下之。则胀满不能食也。经云。溲数。则大便难也。脾约丸。

大黄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未解。烦燥口乾。腹中有结燥不通。

川大黄二两锉微炒 枳实一两麸炒微黄 川芒硝二两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 厚朴二两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 右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得利为度。

治伤寒五六日。热结在内。大便不通方。出圣惠方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牛蒡子一两微炒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右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得利为度。

柴胡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四五日。壮热头痛。大便不通。

柴胡去苗 茵陈 木通锉 黄芩 土瓜根 白鲜皮 川朴硝以上各一两 栀子仁三分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右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一(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得利为度。

石膏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五六日。壮热头痛。大便不通。小便血色。

石膏一两 赤芍药三分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川升麻三分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柴胡一两去苗 木通一两锉 黄芩三分 川朴硝一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得利为度。

槟榔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大便不通。小便赤涩。

槟榔一两 榆白皮一两锉 桂心半两 滑石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 右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一(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得利为度。

大腹皮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六七日。大肠壅结不通。腹胁胀满。不下饮食。

大腹皮半两锉碎 枳壳一分麸炒令微黄去瓤 赤茯苓三分 赤芍药三分 桑根白皮三分锉 牵牛子一两微炒 甘草一分炙微赤锉 郁李仁一两汤浸去皮尖微炒 百合一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得利为度。

黄芩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八九日。大便不通。心神闷乱。

黄芩一两 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 枳壳半两麸炒微黄去瓤 大腹皮一两锉 郁李仁一两汤浸去皮尖 羚羊角屑一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得利为度。

桑白皮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五六日。大便不通。气喘。

桑白皮一两锉 大腹皮半两锉 枳壳一两麸炒微黄去瓤 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 川芒硝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右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得利为度。

川大黄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大便不通。心腹满闷。烦热喘促。

川大黄锉碎微炒 川芒硝 赤芍药 桑白皮锉 大麻仁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防葵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以上各一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如人行十里当利。如未利。再服。

大黄丸出圣惠方 治伤寒大便秘涩。是内有积热所为。诊其脉两手寸口悉洪大而数。是其候也。

川大黄二两锉碎微炒 枳壳麸炒微黄去瓤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 麻仁各一两二钱 槟榔 木通锉以上各一两 右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不计时候。温汤下三十丸。

牵牛丸 治伤寒后风气壅滞。胸膈聚痰。大便不通。

牵牛子一半生一半炒二两 半夏汤洗七次炒乾 木通锉各一两 桑根白皮锉三分 青橘皮去白锉炒半两 右捣罗为末。炼蜜和捣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生姜汤下。临卧再服。

治阳明病潮热。若不大便六七日。恐有燥屎。欲知之法。少与小承气汤。汤入腹中转失气者。此有燥屎也。乃可攻之。若不转失气者。此但初头硬。后必溏。不可攻。攻之必腹胀不能食也。欲饮水者。与之水则哕。其后发热者。必大便硬而少也。以小承气汤和之。

大黄酒浸四两 厚朴去粗皮炙二两 枳实三枚麸炒 右细锉如麻豆大。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温服。当更衣。不尔者。再服。更衣者勿复服。若不转失气者。慎不可攻也。

厚朴汤 治伤寒五六日。大便不通。壮热头疼。谵语。肠中有结燥。

厚朴去粗皮姜汁炙一两 柴胡去苗 大黄锉炒各一两半 朴硝二两 枳壳去瓤麸炒三分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半。入生姜枣大。拍碎。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温服。良久再服。以通为度。未通再服。

厚朴半夏汤 治伤寒大便不通。呕。

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锉 半夏汤洗七次焙各一两 大黄锉二两 枳壳去瓤麸炒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半。生姜枣大。拍碎。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温服。如人行五里再服。

桑白皮汤 治伤寒五六日。大便不通。气喘。

桑根白皮锉一两 大腹皮锉半两 枳壳去瓤麸炒 大黄锉炒各二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以水一盏。入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六分。去滓。空心温服。如人行五里再服。

桑白皮汤 治伤寒五六日。大便不通。气喘。

桑根白皮锉一两 大腹皮锉半两 枳壳去瓤麸炒 大黄锉炒各二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以水一盏。入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六分。去滓。下朴硝末半钱。空心温服。未通再服。以通为度。

柴胡黄芩汤 治伤寒热气未解。恶寒。头痛壮热。四五日大便不通。

柴胡去苗 黄芩去黑心 土瓜根 白鲜皮 木香 茵陈蒿各一两一分 山栀子仁三分 大黄细锉醋炒一两半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以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下朴硝末半钱。空心温服。如人行五里再服。未通。以葱、豉粥投之。

槟榔散出永类钤方 治伤寒伏热在肠胃。大便不通。

槟榔锉二两 木香 枳壳去瓤麸炒 陈橘皮汤浸去白炒各一两 白术 大戟锉炒各半两 杏仁汤浸去皮尖 乾姜炮各三分 右捣罗为细散。每服一钱。煎生姜汤调下。不拘时候。

麻仁丸一名脾约丸 治伤寒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则大便硬。其脾为约。

麻子仁半升 芍药二两 厚朴二寸半去粗皮姜汁炙透 大黄四两 枳实麸炒一两三分 杏仁去皮尖双仁炒二合半 右为细末。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以饮下。未知渐加。以知为度。日三。利后服糜粥将理。

郁李仁散 治伤寒大便不通。

郁李仁去皮尖炒研 槟榔锉各二两 芎?一两半 木香五钱 右捣罗四味为细散。入二味研者。和匀。每服三钱。食前。温汤调下。以通为度。

麻仁汤 治伤寒大便五六日不通。

麻子仁 黄芩去黑心 甘草炙锉 栀子仁各半两 大黄锉炒一两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以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下朴硝末半钱。温服。如人行五里再服。

蜜胆导方 治伤寒后大便秘涩。服药不通。

白蜜三合 猪胆一枚 腻粉半分 右先炼蜜二十沸。次下猪胆汁。慢火煎成膏。入腻粉相和。为丸如枣子核。以薄绵裹。内下部中。未通再用。

治伤寒后大便不通。并吃转泻药后。腹胁转胀。不通利方。

右以盐半斤。熬令色变。用醋浆水二斗。煎五七沸。下盐搅匀。泻入盆中。看冷暖得所。令病人盆中坐。淋浴少腹。须臾便通。

胃约汤 治伤寒腹满喘。不大便。下重。其人虚者。

枳壳一两 紫苏一两 橘皮一两 甘草 生姜各五钱 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去滓。温服五合。

濡肠丸 治少阴病。无热寒强。大便累日不通者。

威灵仙 黑牵牛各等分 右捣筛。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以三十粒。白饮下。瘥。妇不大便甚。宜用此方。屡试屡验。

承气丸出肘后方 治十余日不大便者。

大黄 杏仁各二两 枳实一两 芒硝一两 右捣蜜为丸。如弹子大丸。白汤六七合。服之。未通更服。

神圣自利膏出德生堂 治伤寒及诸证大便闭。结连不通。腹肚胀满疼痛。病者体虚。不欲服药通利者。此膏代药行性。脏腑自利。真有神圣之效。

黄连二两碾末 巴豆半两带壳与黄连和匀 右为细末。作三次用。葱白自然涎汁调成膏。数贴脐上高半寸厚。不时大便自利。如不通。再上。行即止。

姜兑法 治胃中有燥粪。令人错语。正热盛。亦令人错语。若秘而错语者。宜服承气汤。通利而错语者。宜服下四物黄连除热汤。承气汤。旧用芒硝。余以有毒。故去之。用之数年。安稳得下。良。既服汤。亦应外用生姜兑。读作锐。下同。使必去燥粪。若服汤兼兑而不得下者。可依本方。

右以芒硝一两。削生姜如小指长二寸。研涂之。内下部中。立通。

伤寒小便不通附论

夫伤寒小便不通者。或因发汗过多。津液虚少。胃中乾燥。或小肠有伏热。气道不宣。皆令小便不通也。方论云。胃中乾。则无小便。慎不可利。盖言汗后亡津液也。若下焦有热。而小便不利。又当随证利之。

活人歌括曰。伤寒汗下亡津液。故使胃中乾燥极。法主小便多不通。医家反利多为逆。热在下焦便喜饮。小便又却不通时。脉浮自属五苓散。脉沉猪苓亦颇宜。

小便难小肠乾竭。胃乾空多汗。阳明并戒通引饮。湿黄须要别涩难。虚热客胞中。汗下后亡津液。胃中乾燥。故小便不利。医见不利。往往利之。误矣。若得小便利者。病不自愈。但不可用药行之也。

热在下焦。小便不利。脉浮者五苓散。脉沉者猪苓散。表不解。心下有水。发热而咳。小腹满。小便不利。小青龙去麻黄。加茯苓也。翕翕发汗。头顶心痛。小便不利。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呕而发热。胸胁满。心下怔忡。小便不利。小柴胡去黄芩。加茯苓汤。少阴小便不利。四逆散加茯苓散。汗自外泄。津液中乾。小便所以不通也。或阴虚而阳凑之。小肠伏热。亦令旋热赤黄。数且难已。素问曰。阳入阴分。则膀胱热而小便难。其谓是乎。多汗者。以利小便为戒。伏热者。以凉剂行之。若夫中湿发黄。不利小便。非其治也。伤寒有所不利者行之。取其渗泄也。大病瘥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此利水道渗泄之义也。小便难而黄者。阴虚为阳所凑。中有热也。故小便难而黄。万全木通散。小便难者。太阳病。汗后漏不止。恶风。四肢拘急。难以屈伸。小便难也。桂枝加附子汤。阳明中风。脉弦浮大。短气腹满。胁下及心痛。鼻乾。不得汗。嗜卧。身黄。小便难。潮热而哕者。小柴胡加茯苓汤。又云。膀胱与肾虚。客热从虚由此入。虚则令人数。小便热。则小便行道涩。趺阳涩与浮相搏。涩主肾虚便溺数。浮为胃实大便硬。太阳病自汗。四肢拘急。难以屈伸。心烦。微恶寒。脚挛急。若小便数者。切不可行桂枝也。宜于甘草乾姜汤。芍药甘草汤。太阳病吐下后。小便数。大便硬燥者。小承气汤利之类。伤寒自汗。脉浮。小便数而胃不和。谵语者。少与调胃承气汤。尿血证。治论用延胡索散。

赤茯苓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小便不通。脐腹妨闷。心神烦燥。

赤茯苓 赤芍药 木通锉 黄芩 川芒硝 瞿麦以上各一两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得通为度。

木通散出活人书方 治伤寒后下焦热。小便不通三两日。

木通 赤茯苓 车前叶 滑石以上各二两 瞿麦一两 右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通为度。

鸡苏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下焦气滞。小便不通。

鸡苏一两圣惠方作一握 木通锉一两 石苇一两 滑石一两捣碎 生乾地黄一两圣惠方作二两 杏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一两 葵子半两圣惠方作一两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通利为度。圣济方。治伤寒小腹急痛。小便不利。煎至八分。食前服。

瞿麦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小便不通。尿血涩痛。

瞿麦 车前子各三分 木通一两锉 栀子仁一两 川大黄一两锉碎微炒 黄芩一两 川升麻一两 牵牛子三分微炒 滑石半两 川朴硝一两 甘草半两炙微赤锉 右为散。每服五钱。以水一中盏。入葱白二茎。灯心半束。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通利为度。

又方出圣惠方

瞿麦二两 甘草二两炙微赤锉 滑石四两 葵子二两 石苇二两去毛 生乾地黄一两 右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得通为度。

桑根白皮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小便赤涩不通。

桑根白皮一两锉 陈橘皮汤浸去白瓤焙三分 葵子一两 滑石二两半 川芒硝二两 黄芩一两 甘草一两炙微赤锉 右为散。每服四钱。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不计时候。温服。以得通利为度。

滑石散出肘后方 治伤寒小便不利。

滑石二两圣济方作二钱 甜葶苈一两隔纸炒令紫色圣济方用半合 右为细散。每服不计时候。温水调下二钱。频服。以通利为度。圣济方。先将葶苈。用水一盏。煎至半盏。去滓。入滑石末调。食前顿服。

治伤寒小腹胀满。小便不通。出圣惠方

右以石燕子一对。于火内烧令通红。入醋中淬。如是七遍。捣罗为末。不计时候。葱白汤调半钱。得通为度。

茯苓木通汤 治伤寒后下焦热。小便不通。

赤茯苓去黑皮 木通锉 车前子叶 滑石各二两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温服。

猪苓汤出金匮方 治伤寒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

猪苓去黑皮 赤茯苓去黑皮 泽泻 滑石碎各等分 右口□父咀如麻豆大。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入阿胶末一钱。温服。日三。

瞿麦汤 治伤寒后小便赤涩。

瞿麦一两用穗 甘草炙锉 冬葵子 滑石各三两 石苇一两去毛 右为散。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

车前子汤 治伤寒小便不通。腹胀。

右以车前子三两。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温服。

滑石汤 治伤寒小肠有伏热。状如热淋涩痛。

滑石碎 冬葵子 榆白皮锉各等分 右粗捣筛。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

葵子汤 治伤寒小便赤涩不通。

冬葵子 滑石各二两 朴硝 赤茯苓去黑皮 木通锉各一两 茅根锉 石苇去毛各一两半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七分。去滓。食前温服。

血余散 治伤寒小肠不通。便如血淋。

乱发灰二钱匕 大麻根切一两 右先将麻根。以水一盏。煎至半盏。去滓。下乱发灰。搅匀。食前温服。

桑白皮汤 治伤寒小便赤涩似淋。膀胱风热。

桑根白皮锉 冬葵子 滑石各一两 甘草炙锉半两 朴硝一两半 青橘皮去白切炒一分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葱白五寸切。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

枳壳汤 治伤寒后小便不通。脐腹痛。气胀攻上喘促。

枳壳去瓤麸炒 滑石 大腹皮锉各半两 甘草炙锉 青橘皮去白切焙 结石根 紫苏茎叶 朴硝 麦门冬去心焙 冬葵子各二分 前胡去芦头 赤芍药各一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葱白三寸切。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温服。

竹茹汤 治伤寒小便出血。

青竹茹 木通锉各一两 甘草炙锉一分 连翘 芦根锉 蒲黄各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灯心少许。生姜一枣大。拍碎。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

四逆加茯苓散 治伤寒少阴证。小便不利。

甘草炙 枳实去瓤麸炒 柴胡去苗各一两 芍药一两 赤茯苓去黑皮半两 右捣罗为细散。每服二钱。以米饮调下。日三。

滑石汤 治伤寒时行小腹胀满。小便不通。

滑石二两 葶苈微炒 防己各一两 木香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三合。去滓。空心温服。日晚再服。

茯苓汤 治伤寒发汗后。腹下气满。小便不利。

赤茯苓去黑皮二两 桂去粗皮 甘草炙各一两 右口□父咀如麻豆。每服五钱。水一盏半。入大枣二枚擘。煎至八分。去滓。温服。日三。

木通汤 治伤寒小腹满。小便不利。心下痛引胁者。

木通 木猪苓各二两 瞿麦 滑石 甘草炙 芍药各一两 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

琥珀饮 治太阳病。热结下焦。小便不利。或便血赤黄杂出疼痛。

琥珀 芒硝 甘草各一两 滑石三两 右捣筛。以一匙沸汤和服。小便少顷便通快。

疗伤寒热盛。小便不利方。兼疗天行。

右捣生葱。敷脐下横纹中。燥易之。

芍药乾姜汤 治伤寒汗后。腹中时痛。小便清者。

芍药 白术 乾姜 桂枝各半两 右锉细。每服五钱。生姜同煎。

伤寒下部匿□虫疮附论

夫伤寒后匿□虫疮者。因腹中有热。其人食少。胃中空虚。三虫须食。或食五脏。或食下部。隐僻有疮。故名匿□虫疮。其候齿无色。舌上尽白。四肢沉重。惚惚喜眠。甚则唇里有疮。其疮在上唇里。如米粟。心内懊憹痛者。此虫食五脏之证也。若下唇里有疮。其人喜眠者。此虫食下部之证。若肛烂见五脏者死。又云。夫慝病。与百合狐惑湿气鬼气皆相类。宜精察节气。其新故二气相搏。喜成此疾。

桃仁散 治伤寒匿□虫虫蚀下部。躁闷痒痛不已。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槐子微炒 熟艾微炒各二两 黄连一两去须微炒 右为散。每服三钱。水一中盏。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温服。

雄黄散 治伤寒匿□虫下部生疮。蚀肛门疼痛。

雄黄一两细研圣济方作一分醋煮研 青葙子一两半 黄连一两半去须 苦参一两半锉 桃仁三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右为细散。每服二钱。粥饮调下。食前。又将散子绵裹如杏仁大。内于下部中。良。圣济方。再同研匀。每服一钱匕。若匿□虫在下部。以绵裹一钱。内下部。良久去之。

麝香散 治伤寒匿□虫心中懊憹。下部有疮疼痛。

麝香一分研细 雄黄一分细研 朱砂一分细研 羚羊角屑一分 青葙子二分 黄连一分去须 贝齿一分 川升麻一分 桃仁一分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右为细散。每服二钱。煎大麦饮调下。食前。

青葙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初有匿□虫。下部生疮疼痛。

青葙子一两 雚芦二两 狼牙一两 陈橘皮一两汤浸去白瓤焙 扁竹一两 右为细散。每服粥饮调下。食前。

阿胶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下唇内生疮。虫蚀下部疼痛。或时洩痢。

阿胶二分捣碎炒令黄燥 黄檗半两微炒炙锉 当归半两锉微炒 槟榔半两 木香半两 龙骨半两 槐子一两微炒 右为细散。每服二钱。煎黄耆汤调下。食前。

楝根皮丸出圣惠方 治伤寒匿□虫蚀下部。腹中□□□痛。

东引苦根楝白皮一两锉 狼牙一两 白矾灰一分 猪胆三枚取汁用酒三合相和重汤煮如膏 右为细末。用猪胆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以桃枝汤下。食前。

藜芦丸出圣惠方 治伤寒下部生匿□虫疮。时久不瘥。

藜芦半两去芦头 桂心一两 巴豆一分去皮心研纸裹压去油 附子一两炮去皮脐 右为末。入巴豆研令匀。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粥饮送下。食前。

槐子仁丸出圣惠方 治伤寒下部匿□虫疮。痛痒不止。

槐子仁一两微炒 苦参一两锉 熊胆半两 木香一两 乾漆三分捣碎炒令烟出 槟榔一两 桃仁二两汤浸去皮尖双仁麸炒微黄 右为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荆芥汤下。食前。

治伤寒匿□虫病唾血。上唇内有疮如粟。心中痛闷。此虫在上蚀其五脏。若下唇内生疮。其人喜眠。此虫蚀于下部。

右以鸡子一枚。小头敲破。出白。和熟漆半合。搅和令匀。空腹吞之。食顷。或半日。或下虫。或吐虫尽。则热除病愈。若不治。即杀人。

又方出圣惠方

用猪胆二枚取汁。以醋一中盏。入胆汁相和。煎三五沸。放温。空腹服之一合。虫则自死。圣济方。用胆一具。

治伤寒下部生匿□虫疮方出圣惠方

地龙一两去土微炒 狼牙二两 右细锉。和匀。每服二字。水一大盏。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温服。

又方

右以蛇莓草。捣绞取汁。每于食前温服一小盏。

又方出圣惠方

右以乌梅肉二两。炒令燥。为细末。炼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以石榴根皮汤下。食前。圣济方。用三两。

又方出圣惠方

右以梓树皮三两。细锉。水三大盏。煎至一盏半。去滓。空心。分温三服。

治伤寒下部匿□虫疮。虫蚀肛烂方。出圣惠方

熟艾弹子大 雄黄末半钱 右相和作炷烧。用竹筒引烟熏下部中。

桃仁汤出永类钤方 治伤寒后匿□虫疮。(方见1342页)

黄连犀角汤出活人书方 治伤寒及诸病后。疮出下部。

黄连去须微炒半两 乌梅七枚去核焙 犀角镑一两无升麻代 木香四钱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去滓。食前温服。

羚羊角散 治伤寒后心中烦燥。唇口生疮。虫食下部。

羚羊角镑三分 龙胆半两 黄耆锉三分 升麻半两 玄参 柴胡去苗各三分 右捣罗为散。每服二钱。煎槐子汤调下。空心食前。日三服。

麝香散 治伤寒后匿□虫疮。

麝香研 雄黄醋煮研 丹砂研各一分 羚羊角镑 犀角镑 黄连去须微炒 青葙子 升麻 贝齿煅研各半两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炒研三分 右捣研为散。再同研匀。每服二钱。以食后煎麦仁粥饮调服。又以绵裹半枣大。内下部中。良久去之。

苦参汤 治伤寒后匿□虫疮。

苦参一两 槐白皮锉二两 熊胆半两研 右除熊胆外。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煎至八分。去滓。入熊胆末半钱。搅匀。空心温服。下部有疮者。更灌下部。

桃皮汤 治伤寒后匿□虫虫食下部。

桃皮锉 槐子 榧实各一两 石榴根锉半两 右粗捣筛。每服五钱。水一盏半。枣三枚。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

犀角汤 治伤寒后唇口生疮。心中懊憹。虫食下部。时或下痢。

犀角镑 龙骨各一两 木香三分 阿胶炙令燥一两 升麻半两 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一两 右粗捣筛。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晚再服。

治伤寒天行。下部匿□虫疮。

乌梅去核捣烂半两 独头蒜一头捣烂 屋尘三合 右一处。入苦酒一升。和匀。于铜器中煎。候可丸。丸如枣核大。内下部中。

若病人齿龈无色。舌上白者。或喜眠。愦愦不知痛痒处。或下痢。宜急疗下部。不晓此者。但攻其上。不以为意。下部生疮。匿□虫蚀其肛门。烂见五脏死也。疗之方。出肘后方 右用烧马蹄。作灰细末。猪膏和。涂绵以导下部。日数度瘥。

桃仁苦酒汤出肘后方 治证同前。

桃仁五十枚去皮尖及双仁 苦酒二升 盐一合 右煮取六合。去滓。尽服之。

龙骨汤出肘后方 治伤寒已七八日。至十余日。烦渴热盛。而三焦有疮匿□虫者。多下痢。或张口吐舌呵吁。目烂。口鼻生疮。吟语不识人。宜服此汤。除热毒。止痢。神方。

右以龙骨半斤。碎。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沉之井底令冷。服五合。余渐渐进之。恣意取饮。尤宜老少。无味。殆如饮水未断。

懊憹散出圣惠方 治伤寒心中懊憹。下痢。谷道中烂伤。当服懊憹散。以匿□虫药内谷道中。

雚芦十分圣济方用二 乾漆二分圣济方捣碎炒令烟出半两 扁蓄二分圣济方乾者用半两 右各异捣筛。粉粥饮服一钱。先食。日再服。圣济方。治伤寒心中闷。下痢。下部生匿□虫疮烂伤。每服二钱。粥饮调下。食前服

疗伤寒兼匿□虫疮。其候口唇皆生疮。唾血。唇内有疮如粟者。则心中懊憹痛。如此。则此虫在上。乃蚀五脏。若下唇内生疮。其人喜眠者。此虫在下。蚀下部方。出肘后方

右取鸡子一枚。扣头出白。与漆一合。热和令调。如漆还内谷中。仰吞之。食顷。或半日。或下虫。或吐虫。剧者再服。乃尽热除病愈。凡得热病。腹内热食少。三虫行作求食。蚀人五脏及下部。人不能知。可服此药。不尔匿□虫虫杀人。

有病匿□虫下不止者出肘后方

乌头二两 女姜 云实各一两 桂二分 右蜜丸如梧桐子大。水服五丸。一日三服。

一方出肘后方 治下部卒痛如鸟啄。

赤小豆 大豆各一升 右合捣。两囊贮。蒸之令熟。更互坐。即愈。

疗匿□虫虫蚀下部方

右以泥作罂。以竹筒如指。所横穿罂肚。筒一头内下孔中。内如鸡子艾。烧之。就罂口吹之。常令艾烧。强人可益艾。甚良。

一方 治病人齿无色。舌上白。或喜睡。不知痛痒处。或下利者。急治下部。不晓此者。但攻其上。不以为意。下部生虫蚀其肛烂。见五脏便死。

用艾叶。于管中熏下部。令烟入。更入少雄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