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雨丛谈》卷二· (清)福格
◎蒙古
蒙古者,西北外藩各部之通称,如十八省之为汉人也。各省族类风俗不同,各部蒙古亦自不同也。内地以大江限南北,塞上以沙漠瀚海限内外也(瀚海即戈壁地,浮沙不生水草)。漠南六盟曰内扎萨克蒙古,属于理藩院旗籍司,或谊属戚畹,或著有勋劳,或率先归附,以奉其土地人民,比于内臣。定鼎以来,屏藩攸寄,带砺之封,爰及苗裔,录功存旧,或选备宿卫,授以职司,编户比丁,均与八旗蒙古无异。漠北外扎萨克四盟、喀尔喀三汗,于国初同时归附纳贡。厥后漠北荡平,庇我宇下。康熙之世,超勇亲王策棱有功,另置赛音诺颜一部,授为大扎萨克亲王,俾与三汗共为北部屏翰,其恩礼均与漠南蒙古同也。至青海则元之戚族,西藏则元之臣仆,至今虽通朝贡,与称甥舅为外戚者殊科。此蒙古四大部之梗概也。漠南以科尔沁功绩最著,故封建独繁,禄糈亦视各蒙古为厚。漠北则以超勇亲王策棱战功为多,故生沐殊恩,复邀庙配,且子孙三世继为定边左副将军,北部三汗皆归节制,功业之盛,为藩臣之最懋者。
插罕部蒙古,元之嫡派子孙也,又曰林丹汗。天命四年,士马强盛,横行漠南,自称统领四十万众蒙古国主巴图鲁青吉斯汗。天聪八年,亡于青海。其子额哲率所部奉传国玺来降,封亲王,位冠四十五旗贝勒之上。编其众为旗,安置义州。其弟袭爵,传至布尔尼,当康熙十四年吴三桂之变,征其兵不至,且煽奈曼等部同叛。命信郡王鄂扎督师,图海副之,率不附逆之科尔沁等部蒙古兵讨之,犁其庭为牧厂,移其众于宣化、大同边外,编为二翼。其旗内官事地土,治以独石、丰镇等四厅,辖以都统,隶于理藩院典属司。此八旗在蒙古四十九旗之外,官不得世袭,事不得自专,与各扎萨克蒙古君国子民不同。又归化城土默特蒙古二旗,明顺义王俺答之后,先灭于插汉。太宗平插汉,仍其故封,还其王印,旋以叛除之。定鼎后,封为辅国公世爵,不理旗务。其部众均隶于将军、都统,治以理事同知、通判,与在京之八旗蒙古相同,而与插汉大同小异(插汉即察哈尔)。
科尔沁部,在喜峰口外,天命年来归,乃元太祖弟哈萨尔之后,明初置兀良哈三卫之一也。因同族有阿鲁科尔沁,乃号嫩江科尔沁以别之。其扎赉特、杜尔伯特、鄂尔罗斯三部,皆科尔沁一部所分,兄弟同牧也。自天命年来归,至乾隆初,册后三,尚主八,有大征伐,辄属橐先驱,功在竹帛,又非直亲懿而已。
鄂尔多斯,天命九年来归,乃元太祖十六世孙巴尔苏之后,居河套中,设扎萨克七,各治一旗,自为一盟,为蒙古一大部也。
奈曼部、敖罕部俱天命元年来归,巴林部□年来归,克什克腾部八年来归,乌珠穆沁部八年来归,苏尼特部九年来归,浩齐特部八年来归,喀尔喀左翼顺治十年内附,均为元太祖十五世孙达延车臣汗之裔。
扎鲁特天命二年来归,元太祖十八世孙之后。
翁牛特七年来归,元太祖弟谔楚因之后。
阿巴哈纳尔部崇德时来归,阿巴噶部天聪九年来归,元太祖季弟勒格图之后。
茂明安天命八年来归,元太祖仲弟后。
喀尔喀皆成吉思汗之后,元太祖十五世孙、车臣汗之季子格呼森扎赉尔,有曾孙阿巴岱,世号土谢图汗者,与其旗车臣汗、扎萨克图汗,共为三汗。其地东西五千里,南北三千里,北界鄂罗斯,南尽瀚海。又谓之和林,元代发祥之基也。雍正年增置赛音诺颜部一部,共八十二旗。皆天命时通使,国初始来归。
厄鲁特,其部曰卫,又曰准噶尔,有四种,与土尔古特、回特、唐古特,虽均为蒙古之族,亦如满洲之有岛居边氓锡伯、鄂伦春也。自噶尔丹诛夷后,更不得与蒙古比矣。
青海和硕特部,元太祖弟哈萨尔之裔,十九传至明末称固始汗。又土尔扈特四旗、准噶尔绰罗斯二旗、辉特一旗,则出自元太师脱欢之后。西域蒙古、四卫拉蒙古,皆脱欢及瓦剌也先等之裔。
◎同名蒙古部
科尔沁,一居嫩江,一居阿鲁,均一族也。喀尔喀,一居京旗,为旧喀尔喀;一居漠北,为外扎萨克四部;一居喜峰口、张家口外,为内扎萨克左右翼。此二翼,一为顺治十年中路台吉木塔尔与其汗有隙,率千余户来归,封亲王,赐牧张家口外,列入内扎萨克,是为右翼;一为康熙三年西路台吉衮布伊勒登以其汗为同族所戕,部众溃散,乃越瀚海来归,赐牧喜峰口外,是为左翼。杜尔伯特二部,同名异族,一为扎萨克科尔沁同派,一为厄鲁特也。土默特有三部,一为右翼,乃元太祖裔;一为左翼,乃元臣济拉玛裔,与右翼为近族,隶归化城旗籍。
◎漠南蒙古藩封
科尔沁六旗,亲王四人,郡王四人,贝勒二人,贝子一人,镇国公二人,辅国公六人;扎赉特一旗,贝勒一人;杜尔伯特一旗,贝子一人;郭尔罗斯二旗,镇国公一人,辅国公一人,一等台吉一人:四部十旗为一会盟于哲里穆。敖罕一旗,郡王一人,贝子一人,辅国公一人;奈曼一旗,郡王一人;翁牛特二旗,郡王一人,贝勒一人,贝子一人,镇国公一人;巴林二旗,郡王二人,贝子二人,镇国公一人;扎鲁特二旗,贝勒二人,镇国公一人;喀尔喀左翼一旗,贝子一人;阿禄科尔沁一旗,贝勒一人;克西克腾一旗,一等台吉一人:八部十一旗为一会盟于召乌达。
喀喇沁三旗,郡王一人,贝子一人,镇国公一人,辅国公二人,一等塔布囊一人;土默特二旗,贝勒一人,贝子一人,附喀尔喀贝勒一人:二部五旗为一会盟于卓索图。乌珠穆秦二旗,亲王一人,郡王一人,贝勒一人,镇国公一人,辅国公一人;阿霸垓二旗,郡王一人,贝子一人,辅国公一人;蒿齐忒二旗,郡王二人;苏尼特二旗,郡王二人,贝子一人,辅国公一人;阿霸哈纳尔二旗,贝勒一人,贝子一人:五部十旗为一会盟于锡林。
四子部落一旗,郡王一人;喀尔喀右翼一旗,贝勒一人,贝子一人,辅国公一人;毛明安一旗,贝勒一人,一等台吉一人;乌喇特三旗,镇国公一人,辅国公一人:四部六旗为一会盟于乌兰察布。
鄂尔多斯七旗,郡王一人,贝勒二人,贝子三人,辅国公一人,一等台吉(各)一人,自为一会盟于伊克召。每会设盟长一人,副盟长一人。惟归化城土默特会盟,不设盟长,均集于本城,听简命大臣裁定。
◎漠北蒙古藩封
喀尔喀后路土谢图汗二十旗,汗一人,亲王二人,郡王一人,贝勒二人,辅国公七人,一等台吉八人,为一会盟于汗阿林。
东路车臣汗二十三旗,汗一人,亲王一人,郡王一人,贝勒、贝子各二人,镇国公三人,辅国公三人,一等台吉十四人,为一会盟于克鲁伦巴尔河屯。
西路扎萨克图汗十七旗,汗一人,贝勒一人,镇国公三人,辅国公六人,一等台吉九人,为一会盟于扎克毕赖塞钦毕都里也诺尔。
南路赛音诺颜大扎萨克亲王二十二旗,大扎萨克亲王一人,郡王二人,世子一人,贝勒二人,镇国公二人,辅国公八人,一等台吉九人,为一会盟于齐齐尔里克。每岁各以副将军考核,间岁以参赞大臣前往会核,统听于乌里雅苏台定边左副将军裁定。
◎青海蒙古藩封
厄鲁特二十一旗,回特三旗,土尔古特四旗,喀尔喀一旗,亲王一人,郡王三人,贝勒一人,贝子二人,镇国公一人,辅国公五人,一等台吉六人。以上四部落皆散处,不分畛域,听于西宁办事大臣统制。
◎河套等部蒙古藩封
贺兰山厄鲁特一旗,贝勒一人,镇国公一人。
乌兰乌苏厄鲁特二旗,贝子二人。
推河厄鲁特,一等台吉一人。
额尔济内土尔古特一旗,贝勒一人。
都尔伯特十四旗,特古斯库鲁克汗一人,亲王一人,郡王一人,贝勒二人,贝子四人,辅国公二人,台吉五人。以上各部落,悉听定边左副将军裁定。察哈尔游牧一旗,听治于察哈尔都统。
◎西藏蒙古藩封
辅国公二人,一等台吉一人,噶布伦四人(内一人用辅国公兼之)。戴?奉五人,第巴三人,堪布一人,听驻藏大臣节制。
◎扎萨克
扎萨克乃藩封掌印之称。朝廷选蒙古王公之贤能者,授为扎萨克(亦有世管扎萨克)。每旗一人,不拘爵秩大小,其余散秩王公,悉听其令。所属亦有都统、副都统、参领、佐领、骁骑校(较内地官各杀一级)。族长、什长等官,均于本旗台吉内选充。台吉亦分等第,头等视镇国将军,皆蒙古汗王之宗族也。
◎九白
朝廷抚有属国,厚往薄来,皆有任土之贡。蒙古地在沙漠,罕有出产,每爵献白马八匹、白驼一匹,谓之九白贡。
◎布扎 背什骨
布扎者,蒙古语也。年终集喇嘛于中正殿,建诵经道场,祈福送祟,羽葆幢幡,鼓乐跳舞,亦古人乡傩之义。刘若愚《酌中志》略云,番经厂跳步叱,神庙时教宫女数人做法事,惟弓足者不能跳步叱,是明季已有此礼矣。布扎,即步叱,番语对音,无定字也。
背什骨,即鹿踝骨也。满洲旧俗,岁暮掷抵鹿踝骨为戏,以为宜男之庆。每年年终,武备院例进若干对。
◎玛克什密
玛克什密,舞也。朝廷燕飨大典,百舞咸进。扬烈舞,衣铠胄,持戈戟。喜起舞,披一品衣,佩仪刀。起舞翩跹,宜扬功烈,皆以侍卫充之,命之曰喜起舞大臣。其余诸舞,各有职司,不用侍卫。按古人君臣燕飨,每起舞上寿,即韶舞、七德舞之制也,后世此礼渐失。我朝事法三代,斯礼犹存古风。
王伯厚《玉海》云:“乐之在耳者为声,在目者日容。”故圣人假干戚羽旄以表其容,发扬蹈厉以见其意。黄帝时有云门舞,颛顼有承云舞,陶唐氏有咸池舞,舜有韶舞、干羽舞、?舞、八伯乐舞,夏有六佾、八佾,禹有商舞,商有干舞,周有六舞:??舞、羽舞、{羽王}舞、旄舞、干舞、人舞。小舞,汉灵星舞也。《文王世子》云,凡学世子学士,春夏学干戈,秋冬学羽箭。《礼记·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皮弁素积,裼而舞大夏。《内则》云,十有三年舞勺,成童舞象,二十舞大夏。《春官》注云,学士、卿大夫诸子学舞,二千石及六百石、关内侯、五大夫,取适子高七尺以上、年二十到三十、颜色和顺、身体修治者为舞人,与古用卿大夫同义。又《玉海》周祀天圜丘注云,古制天子亲在舞位云云。按此数说,是古人舞礼最尊,天子公卿皆在舞列,与今之玛克什密同也。
谨按喜起舞,即古之手舞、人舞也,扬烈舞,即古之干戚舞也。服一品衣者,即古之冕而舞、皮弁舞也。
◎阿察布密
阿察布密,清语也。凡婚礼,新妇入门行合卺礼,以俎盛羊臀一方,具稻稷稗三色米饭,夫妇盛服并坐,饮交杯,饯不用酱而具白盐,即古人共牢而食之义,清语曰阿察布密。次日庙见之先,新妇抱柴送于厨,亦古人中馈羹汤之义也。
◎冠礼
海内冠礼久失,惟国家存之。公孙胄子十八岁方许拜官,宗室子二十岁始冠顶戴,童生入学后有冠顶之礼。
◎乡试同考官
顺治二年,定京闱乡试同考官用中行及候选进士,如不足,行取在外推官、知县,来京充当,嗣后渐用部郎,最后始用翰林。直省乡试同考官,初用邻省推、知、教官及邻省在籍候选进土,自乾隆年始,专用本省州县。
◎京兆尹体制今昔悬殊
《池北偶谈》云,明季都察院台仪,最为严重,两京府尹三年考察,见堂候堂班退司务厅报官衔,由阶升堂,至檐下行一跪三揖礼,府丞则离檐一二尺行礼。今府尹不复台参,府丞在吏部过堂,行一跪礼,往往耻之云云。是康熙年府尹虽由四品京卿推补,而府丞京察时仍行一跪礼。今府尹、府丞俱为京堂转阶,卿寺敌体,无复在部院参跪之例,似更尊于昔矣。且今京外官在吏部谒堂,知县、笔帖式皆一揖不跪,又不独府丞矣。
按唐制台仪亦极严重。李绅为御史大夫。韩愈为京兆尹,特诏不台参。绅劾愈,愈以诏不台参奏辩。是明之台仪,仍沿唐制也。
◎科场回避
唐人始重进士科,凭文取士,不以人品之美恶定去取也。然其时主司举子,关节交通,不以为怪,乃至宗族子弟,亦不回避。如尚书董绚主春闱,其母曰:“近日崔、李侍郎,皆与宗族及第,汝于诸叶中拟拔谁耶?”绚曰:“莫如沈先、沈擢。”母曰:“二子早有声价,科名不必在汝。沈儋孤寒,鲜有知者,宜拔置也。”绚遂放儋及第。此固贤母之德,然以朝廷公器,为宗族之私,胡可为训也。本朝康熙年间,已有回避宗族之例,而翁婿甥舅皆不回避,见于《香祖笔记》。今则僚婿姨甥,无不回避,且糊名易书,暗中摸索,防嫌更密,知人益难。惟外帘不操文柄,亦一例回避,似觉太严,竟有士子一连四五科皆以回避不得预试者。若当壮盛之时,蹉跎十余年,即成衰老,深为可惜。从前于回避士子另设一场,最为允当。
◎异姓王
国初辅运开基,多由宗室王公。其异姓封王者,惟孔有德封定南王,耿仲明封靖南王,尚可喜封平南王,吴三桂封平西王,孙可望封义王。孔王举家殉于桂林,无嗣爵除。耿王孙精忠以叛削。尚王子之信缘事亦革爵。孙袭三次王爵,至其第三子孙澄灏以言者论列,降袭慕义公,今改为一等轻车都尉罔替。此外惟正黄旗满洲扬古利,由超等公追封武勋王。镶黄旗满洲大学士忠勇公傅恒及其四子福康安,由大学士忠锐嘉勇贝子均追封郡王。又福建海澄公黄芳度追封王爵,谥忠勇。本朝二百年,异姓追封王爵者,只此四人。而生封贝子者,亦只福邸一人。今武勋王之后袭封武勋公罔替,忠勇公之长裔袭封忠勇公罔替,忠锐嘉勇郡王之后袭封忠锐嘉勇公罔替,章服比照镇国公,黄芳度之后袭封海澄公罔替,洵异数也。
◎汉人不由庶吉士入翰林
翰林官必由庶吉士陟阶,沿明制也。然明初宋文宪、王文忠、宋文敏、朱备万,皆非庶常起家。其后梁用之以阳春令为修撰;金文简、王希范以给事中,黄文简以中书舍人,胡若思以桐城令,均改检讨;杨文贞以审理副为编修;刘忠愍以主事,李文达以郎中为侍读,亦未尝专用庶常。其必用庶常,专试八比文字,始自成化之纪。当时郑端简(晓)已有不必尽得人材诚一弊政之叹,并言翰林专用庶吉士,由成化、弘治始。然考其后,万历庚戌不选庶吉士。崇祯中考选推知,以科道翰林兼用,惜其锢习已成,坚不可解,仅用刘正宗、薛所蕴、黄文灿、张缙彦数人而已。本朝由他途入词垣者,非仅旗人为然,顺治以前,癸未进士召入翰林者,王崇简、杜芳、周爰访、张丕吉、魏天赏、乔廷桂、岳映斗诸人皆是也。若进士出身由他官选词馆者:康熙年,王士礻真以郎中改侍讲,杜镇、魏学诚以中书舍人改编修,王原祁以给事中改中允,钱以垲以左通政改少詹事,赵申季以广西知县改编修,康五瑞以给事中改侍读,陈聂恒以主事改检讨,赵殿最以按察使改少詹事,陈厚耀以教授改检讨,方苞以会试中式举人授中允,陈学海以御史改检讨,王懋?以教授改编修;雍正年,陈宗楷、黄岳牧均以景山教习改编修,姜颖新以景山教习改检讨,曹洛?以举人助教授司业;乾隆年,陆锡熊以部郎改侍读,程晋芳以主事改编修,黄钺以主事改赞善,邵晋涵、周永年、胡荣、朱钤、吴绍灿、余集,均以前科归班进士改翰林。其已谪外重入翰林者:康熙年,两淮运副李昌垣、大理寺副郭芬。以大臣革职而授编修者:乾隆年,巡抚孙士毅;嘉庆年,侍郎鲍桂星;道光年,总督李鸿宾。由诸生而入清华者:康熙年,静海励杜讷、钱塘高士奇。由举人而为词臣者:乾隆时王延年。又康熙己未宏博科入翰林五十人,乾隆丙辰宏博科入翰林十九人,多非科目出身。一时夙学经生,韦布名士,皆得以文章华国,奋迹玉堂,尤为盛事。至太原傅山、秀水朱彝尊,誓不以王氏八比之学致身仕宦,卒至皆偿其愿,非遭逢休明之世,岂易得哉。此外不由进士而莅翰詹者,应不止此,容考辑续入。
谨按国初内三院、都察院,均有庶吉士。明季庶吉士或在中书,或在文华堂,后改置于翰林院,此事见于姜南《蓉塘诗话》。《居易录》亦引其说,云六科均有庶吉士,徐孟昭曾为礼科庶吉士。是明季专用吉士出身,原非专用词林也。
又按明永乐阁臣七人,解缙由中书庶吉士出身,是中书署亦有庶吉士,非仅设于翰林院也。黄淮由中书出身,杨士奇由吴府审理,金幼孜由给事中,胡俨由乡科华亭教谕;洪熙中,权谨由乐安知县;宣德中,张瑛由宁州训导,陈山由乡科教谕;景泰中,俞纲由成阝府审理,王一宁由主事;天顺中,薛?由御史,李贤由主事;正德中,刘宇由上海知县,曹元由工部主事;嘉靖中,杨一清由中书,袁宗昂由进士兴府长史,张孚敬由主事,桂萼由丹徒知县,夏言由行人,许赞由推官,均未尝专用翰林入相。惟自许赞而下,历嘉靖、隆庆、万历、天启数世,未用他途之人。及至崇祯末年,五十宰臣中,始一用知县出身之张至发、程国祥、魏?乘、谢升、吴莘,推官出身之薛国观、范复粹、范景文,教授出身之杨嗣昌,主事出身之方岳贡也。又按崇祯四年辛未,考馆后,因内阁票拟疏中有何况二字,误以为人名票出,上摘而诘让之,遂有翰林内外兼用之旨。甲戌、丁丑皆不选馆,以俸深候考知推选授编检等官。至庚申廷试召对,亲拔赵玉森等授以检讨,命蒋德?、王锡衮教习之。
◎道员
直省吏户礼工之政治于布政使,刑政驿传治于按察使。若官吏黜陟迁除,则布政使主稿,会于按察,达于巡抚,而后奏咨也。有总督省分,凡涉海疆苗疆及道府大缺黜陟,总督前衔,会于巡抚;其百僚之迁除,及吏户礼工刑诸政,巡抚主稿,会于总督也。惟兵戎之政专属总督,无总督兼辖省分,则巡抚必加提督衔,始能控制(直隶、四川、甘肃无巡抚,是以总督必兼巡抚衔)。自此而降,则府治府,州治州,县治县也。直省幅员辽阔,两司鞭长莫及,初设左右布政、参政、按察副使、参议、佥事等官,分治各道。按某道犹言某省也。唐分天下为十三道,明因之,乃置监司巡守各道,嗣后裁参政、参议、佥事各官之名,而留各道之缺。是去其定位之衔,而指所治之地为官名,似议者之误矣。守道、盐道、粮道,原为布政之贰,应用四品云雁补服;巡道乃按察之贰,应用獬豸,今一例俱用獬章亦误也。且御史监察某道,不得谓之道员;副都御史巡抚某省,不得谓之省员。今监司分巡、分守某道者,乃谓之道员,似宜正之。
又乾隆以前品级,考布政司参政从三品,按察司副使正四品,布政司参议从四品,按察司佥事正五品。是从前之道员,品级不同,各视其本官坐衔也。
◎明纪亦有满蒙官
国初大臣石廷柱,其先为满洲苏完瓜尔佳氏,有名石翰者,仕明为指挥,遂以石为氏,归诚本朝,入于正白旗汉军。又刘麟图,蒙古人,官明朝山海关副将,顺治五年来归,入镶白旗蒙古,予三等男世爵。又满洲佟佳氏,其仕明来归者,入于汉军。然则明纪仕宦已有满洲蒙古之人矣。
按胜国永乐时,有小达儿兵三千,又各指挥多有蒙古人。洪武十五年,命侍讲火原洁译蒙古字。我朝天聪五年九月,明援锦州之围,有副将桑阿尔寨,此皆见于正史者。是明季蒙古人入仕者甚多,其由复姓改为汉姓者,难更仆数。又英宗时,发内官曹吉祥之谋者都指挥完者秃亮,党于曹者伯颜也。唐之蕃将如仆固怀恩者,更难枚举。
◎皮裘
经传所记,古人衣裘,皆毳外革内,后世毳内之制,未考始于何时。本朝惟外褂之毳向外,若袍袄皆向内也。亲王郡王而外,不准服用黑狐。文职一二三品,许服毳外貂镶朝衣,武职三品弗及也。文四品、武三品,准服貂鼠、猞猁狲。五品至七品笔帖式、护军校,准用貂皮领袖帽沿。八九品官不许穿貂鼠、猞猁狲、白豹、天马、银鼠。若侍卫、翰詹科道、军机章京,无论品级,均照三品服色。其往口外寒冷地方出差之满洲、蒙古、汉军官员,均准照常穿用貂鼠、猞猁狲,不拘品级也(外毳之褂,公趋只准穿貂鼠、海龙,每岁十一月朔为始,二月朔止。杂色皮只充便服)。
◎轿顶
轿顶惟乘舆及贵妃以上用金,妃嫔用铜质锬金,亲王、郡王、一品大臣用银。等而下之,或锬银,或光锡。惟衍圣公用金,呼图克图用金,正乙真人用五岳朝天(类笔架而方),均不知何所本也。固伦公主轿顶亦用金。
◎帽顶
帽顶之制,始于崇德元年二月。其时惟固山额真、各部承政用宝石嵌金顶,其余品官皆金顶。四年,重定冠制,亲王冠顶三层,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八颗,夏日朝冠前舍林嵌东珠四颗、后金花嵌东珠四颗。顺治元年,定诸王帽顶嵌东珠十颗,夏朝冠前金佛嵌东珠五颗,后金花嵌东珠四颗。二年,改上下坐各嵌东珠四颗,上下节各嵌东珠一颗,金佛嵌珠五颗,帽后金花嵌珠四颗;郡王冠顶三层,共嵌东珠八颗,舍林嵌东珠四颗,后花嵌东珠三颗;贝勒冠顶三层,共嵌东珠七颗,前舍林三颗,后花二颗;贝子冠顶三层,嵌珠均减一颗;镇国公帽顶二层,共嵌东珠五,前嵌东珠一,后嵌松石一颗;辅国公减一颗;镇国将军以下帽顶均一层,凉朝冠无前后花佛,上衔中嵌,各按品级,不备载;超等公帽顶一层,上衔红宝石,中嵌东珠三颗;民公侯伯嵌东珠一颗;品官各照其衔递杀,此皆朝冠之制也。平时帽顶,至雍正五年始创,初制一二三品皆用珊瑚,四品用青金石,五六品均用水晶,七品以下俱用金顶,生监用银顶。雍正八年始定今制(雍正五年以前,三品以上朝冠皆红宝石顶,亦于五年改定)。诸王、贝勒之朝冠,用红宝石,一品大臣亦用红宝石,其分别处在一用长圆如苞,一用六楞(凡异姓世爵,无论满汉,皆曰民公侯)。
◎谥法
谥法或以一字为贵,或以二字为贵,辄无定议。独孤及《毗陵集》吕?谥议,初拟谥肃,而度支郎严郢驳之,谓国家故事,宰相皆谥二字,以旌德章善,请谥忠肃。独孤及复驳之云,文王、周公、晋文公,武功极盛,皆谥为文。冀缺、甯俞、随会,文德岂不优,而皆谥武。三代而下,朴散礼坏,乃有二字谥,非古也。唐兴,杜如晦谥成,王?谥懿,陈叔达谥忠,温彦博谥恭,岑文本谥宪,唐休?谥忠,魏知古谥忠,此皆当时赫赫以功名居相位者,不过一字。由此观之,二字不必为褒,一字不必为贬。若褒贬在字数,则是文、武、成、康不如威烈王、慎靓王也,齐桓、晋文不如魏安董、秦庄襄、赵武灵、楚考烈也。其言甚辨,卒从是议。是在唐时已不知一字二字之例谓何矣。宋人又重一字,欧阳修欲谥文而不可得,乃谥文忠。其时臣工谥法,最重文正,今人亦踵其说而不知其所始。按《梁溪漫志》云,谥之美者,极于文正,司马温公尝言之,而身得之惟公与王沂公、范希文而已。若李司空(?)、王太尉(旦),皆谥文贞,后以犯仁宗嫌名,世遂呼为文正,其实非本谥也。如张文节、夏文庄,始皆欲以文正易名,而朝论迄不可,此谥之不易得也如此。又《野获编》云,刘瑾欲中伤杨邃庵(一清),李西涯(东阳)力救乃免。及西涯病笃,杨慰之曰:“近代以来,文臣无有谥文正者,如有不讳,请以谥公。”西涯顿首称谢。卒后果谥文正。此竟以天下之公谥,报臣门之私恩,已失其正矣。有人讥京镗改宋人诗云:“文正从来谥范王,如今文正却难当。大风吹倒梧桐树,自有旁人说短长。”此明人之说也。本朝谥法,均有定制,亲王、郡王,生前原有封号,是以予谥用一字。自贝勒、一品大员,咸谥二字。二品以下,例不予谥,或忠荩卓著者,出自特恩,不在定例。按《鸿称册》中,群臣得用之谥,以忠字为第一,文字为第五,正字为第四十二。然则文正之谥非为至极,何以今人称尚,仍贵文正。盖《谥法》云,肫诚翊赞曰忠,危身奉上曰忠,道德博闻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勤学好问曰文,心无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宋人最重道学,以文正二字之义,实与道学表里,因而重之。迨我国初,理学诸子又以道学相尚,推而尊之,遂致相惑不解。其实文正之谥,远出文忠四十字之下也。
凡由词馆出身者,无论改官文武,例准以文字冠首,如道光末年,荆州将军宗室铁麟之谥文恪也。若大学士则无论何途进身,皆谥文字。盖大学士即学士之长,本为词臣,入阁与入翰林同。惟雍正七年,赐吏部侍郎署直隶总督赠礼部尚书何世?基谥端简,何亦词臣,未详不用文字之故。又乾隆二十一年,兵部尚书参赞大臣鄂容安,以阵前捐躯请谥,内阁拟文刚、文烈二谥奏进,上去两文字,赐谥刚烈,此异数也。
谨按国初亲王谥用一字,郡王谥用二字。其后郡王亦改用一字,惟康熙元年追封和硕亲王呼塞谥惠顺。大臣中未官大学士、翰林而谥文者,惟辅政大臣一等公索尼谥文忠,内务府总管丁皂保谥文恪,及咸丰年,总督周天爵谥文忠,山东巡抚李亻惠谥文毅。任阁臣而未得文谥者:满臣中,顺治年,弘文院大学士李率泰谥忠襄,国史院大学士陈泰谥忠襄,康熙年,弘文院大学士巴哈纳谥敏壮,国史院大学士苏纳谥襄愍,武英殿大学士衔莫洛谥忠愍,乾隆年,体仁阁大学士杨应琚谥勤悫,协办大学士阿里衮谥襄壮;汉臣中,顺治年,建极殿大学士谢升谥清义。此皆不照常格,出自特谥者也。
古之赐谥者,如周公、尼父、孟武伯、季文子、孟懿子诸谥,皆各因名位高下,等其公伯之称。自宋元而还,予谥者仅曰某某,不系公侯之字,如所谓某某公者,皆私家自称之辞,非定名也。本朝因之,不改其例。按六朝时,殷景仁谥文成公,沈庆之谥襄公,柳文景谥忠烈公,王昙谥文侯,王华谥宣侯,范泰谥宣侯,张畅谥宣子,何偃谥靖子,犹有古制也。又按卫大夫公叔拔谥贞惠文子,后世以三字为谥者鲜矣。
国初大臣予谥,皆由内阁大学士、学士传旨,问九卿詹事科道:“某官某某应否予谥?”九卿等议其行实以闻,或予或否,出自上裁。如康熙三十年八月,保和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梁清标卒,三十一年二月,吏部尚书苏赫卒,皆无谥。凡此无谥者,其时甚多,不仅二公也。当议谥时,九卿称苏赫品行官业曰明敏决断。致仕大学士成克巩,卒于三十年五月,亦无谥。
《居易录》云,本朝典例,满洲部院大臣,必历内阁学士,乃得充经筵讲官,殁得谥文。其官詹事府、侍读侍讲学士、祭酒以下者不得与,似与今时稍有同异。今则由翰林出身,均得谥文;大学士、协办大学士,无论何途出身,皆得谥文。
◎营房
杜甫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此不过奇情慨想之词,非实具其事也。康熙三十四年,上念京中八旗贫乏兵丁,赁庑需费,特命于八旗教场相近处,各建住房二千间,共一万六干间,以庇贫乏。续又于城内隙地及各省驻防建屋,为官兵栖止之所,共计不下十万间。此实旷古未有之殊恩也。
◎外省文职旗缺
国初外省督抚藩臬,多用汉军人,藩臬缺出,以汉军郎中、御史与汉人之参政等官,相间推补。其后满洲郎中、给事中、御史,亦推擢布按两司,与汉军同。嗣又定山西、陕西、甘肃之督抚藩臬及霸昌道、口北道、归绥道、镇迪道、各省理事同知、通判,均用旗人;盐政、织造、粤海监督、淮安监督、九江道,均用内府人。此外旗缺同、通、州、县,西北口外甚多,俱载《会典》,不及备记。现在各缺,仍遵旧制,不用汉人,惟山陕两省大吏,今已多用汉员,不知始自何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