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
周公读音为 zhōu gōng。意思是:1.西周初期政治家。姓姬名旦,也称叔旦。文王子,武王弟,成王叔。辅武王灭商。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东平武庚﹑管叔﹑蔡叔之叛。继而厘定典章﹑制度,复营洛邑为东都,作为统治中原的中心,天下臻于大治。后多作圣贤的典范。参阅《史记.鲁周公世家》。 2.春秋时天子之宰﹑卿士的通称。 3.《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后因以“梦见周公”喻夜梦。或省作“周公”。
拼音zhōu gōng
注音ㄓㄡ ㄍㄨㄙ
英语Duke of Zhou (11th c. BC), son of King Wen of Zhou 周文王[Zhou1 Wen2 wang2],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as regent in founding the Western Zhou 西周[Xi1 Zhou1], and is also known as the /God of Dreams
词语解释
- 1.西周初期政治家。姓姬名旦,也称叔旦。文王子,武王弟,成王叔。辅武王灭商。武王崩,成王幼,周公摄政。东平武庚﹑管叔﹑蔡叔之叛。继而厘定典章﹑制度,复营洛邑为东都,作为统治中原的中心,天下臻于大治。后多作圣贤的典范。参阅《史记.鲁周公世家》。2.春秋时天子之宰﹑卿士的通称。3.《论语.述而》: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后因以梦见周公喻夜梦。或省作周公。
网络解释
- 周公 (中国商末周初儒学奠基人)
- 周公,姬姓,名旦,是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周武王姬发的弟弟,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周公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圣”和儒学先驱。
- 周公一生的功绩被《尚书·大传》概括为:“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 周公摄政七年,提出了各方面的带根本性典章制度,完善了宗法制度、分封制、嫡长子继承法和井田制。周公七年归政成王,正式确立了周王朝的嫡长子继承制,这些制度的最大特色是以宗法血缘为纽带,把家族和国家融合在一起,把政治和伦理融合在一起,这一制度的形成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周族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基础。贾谊评价周公:孔子之前,黄帝之后,于中国有大关系者,周公一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