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词语>汉语词典>华北平原在词典中的解释
huáběipíngyuán

华北平原

华北平原读音为 huá běi píng yuán。意思是:中国第二大平原。又称“黄淮海平原”,由黄河、海河和淮河等冲积而成。北起燕山南麓,西至太行山、伏牛山山麓,东临渤海、黄海并和山东丘陵接壤,南到安徽、江苏两省北部。面积30万平方千米。大部分海拔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黄河以北称海河平原,以南称黄淮平原。中国重要农业基地。富石油、煤等矿产资源。沿海产盐。 中国北部大平原,由黄河、海河、淮河等冲积而成,故又名黄淮海平原,面积31万平方公里。土质肥沃,地势平坦,夏季高温多雨,历来为重要的农业区

繁体華北平原

拼音huá běi píng yuán

注音ㄏㄨㄚˊ ㄅㄟˇ ㄆㄧㄥˊ ㄧㄨㄢˊ

词语解释

  • [North China Plain]中国北部大平原,由黄河、海河、淮河等冲积而成,故又名黄淮海平原,面积31万平方公里。土质肥沃,地势平坦,夏季高温多雨,历来为重要的农业区

    网络解释

    • 华北平原
      1. 华北平原(North China Plain;Hua-pei P'ing-yuan;Huabei Pingyuan)是中国三大平原之一,又称黄淮海平原,是中国东部大平原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在渤海—华北盆地。位于北纬32°~40°,东经114°~121°。北抵燕山南麓,南达大别山北侧,西倚太行山一伏牛山,东临渤海和黄海,跨越京、津、冀、鲁、豫、皖、苏7省市,面积30万平方千米。平原地势平坦,河湖众多,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平原人口和耕地面积约占中国的1/5。
      2. 华北平原是华北陆台上的新生代断陷区。晚第三纪和第四纪时期,形成连片的大平原,与此同时平原边缘断块山地相对隆起,大平原轮廓日趋鲜明。新生代相对下沉,接受了较厚的沉积,局部沉积竟达千米。
      3. 华北平原海拔多不及百米,地势平缓倾斜。由山麓向滨海顺序出现洪积倾斜平原、洪积一冲积扇形平原、冲积平原、冲积一湖积平原、海积一冲积平原、海积平原等地貌类型。黄河、淮河、海河、滦河等河流所塑造的地貌构成了华北平原的主体,即黄河冲积扇平原;淮河中下游平原;海河中下游平原;滦河下游冲积扇平原。
      4. 黄河在孟津以下形成了巨大的冲积扇,扇缘向东直逼鲁西南山地丘陵的西侧。黄河冲积扇的中轴部位淤积较高,成为华北平原上的“分水脊”,并将淮河、海河两大水系分隔南北。黄河冲积扇上尚保留有决口改道所遗留的大量沙岗、洼地、故道等地形。在黄河冲积扇前缘与鲁西南山地之间分布。

    词语用法